|
|
|
|
著者 |
釋厚觀
|
出版年月日 | 2010.02.01 |
出版者 | 印順文教基金會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yinshun.org.tw/firstpage.htm
|
出版地 | 新竹縣, 臺灣 [Hsinchu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影音下載請見:http://video.lwdh.org.tw/html/kztj/kztj1.html |
抄録 | [自序] 我在『中觀今論』中說:「在師友中,我是被看作研究三論或空宗的」。我「對於空宗根本大義,確有廣泛的同情」,但「我不能屬於空宗的任何學派」。問題是:我讀書不求甚解,泛而不專,是不適於專宏一宗,或深入而光大某一宗的。還有,面對現實的佛教,總覺得與佛法有一段距離。我的發心修學,只是對佛法的一點真誠,希望從印度傳來的三藏中,理解出行持與義解的根源與流變,把握更純正的,更少為了適應而天(神)化、俗化的佛法。這是從寫作以來,不敢忘失的方針。前幾年,為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的寫作,在閱讀『般若經』時,想起了三十多年前,『中觀今論』的一個見解:「中論是阿含經的通論」;「中論確是以大乘學者的立場,… …抉發阿含經的緣起深義,將(大乘)佛法的正見,確樹於緣起中道的磐石」。這一論斷,出於個人的論斷,不一定能受到佛學界的認可。對於『般若經』的空義,既有了較明確的理解,不如從「阿含」、「部派」、「般若」、「龍樹」,作一番「空之探究」,以闡明空的實踐性與理論的開展。這一構想,就是寫作本書的動機。本書的主題就是「空」。簡單的說:「阿含」的空,是重於修持的解脫道。「部派」的空,漸傾向於法義的論究。「般若」的空,是體悟的「深奧義」。「龍樹」的空,是『般若經』的假名、空性,與『阿含經』緣起、中道的統一。「大乘佛法」的一切法空,不離「佛法」──緣起中道的根本立場;是「中論」(理論的),也是中觀(實踐的)。雖然名為「探究」,其實只是引述經論來說明,沒有自己的發揮。最近見到『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目錄,知道有梶山雄一等的集體著作──『般若思想』與『中觀思想』,沒有能讀到與參考,非常遺憾!希望能有一些共同的看法!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自序於台中華雨精舍。
|
目次 | 序 一、空與解脫道 1-1引言 1-2泛說解脫道 1-3空與心解脫 1-4無量 1-5無所有 1-6無相 1-7空與空性 1-8空為三三昧先導 1-9三三昧‧三觸‧三法印 1-10勝解觀與真實觀 二、部派──空義之開展 2-1空義依聞思而開展 2-2勝義空與大空 2-3無來無去之生滅如幻 2-4聲聞學派之我法二空說 2-5常空、我我所空 2-6三三摩地 2-7空之類集 2-8諸行空與涅槃空 2-9二諦與一切法空無我 2-10大眾部系與法空 三 3-1《般若經》之譯出 3-2法空性是涅槃的異名 3-3大乘《般若》與《阿含經》 3-4空之發展與類集 3-5空之解說 3-6空之雙關意義 3-7自性空與無自性空 3-8空與一切法 3-9法空如幻 四 4-1龍樹與龍樹論 4-2《中論》與《阿含經》 4-3《中論》之中心思想 4-4緣起——八不緣起 4-5假名──受假 4-6空性——無自性空 4-7中道——中論與中觀 4-8如幻——即空即假之緣起 |
ISBN | 9789868498150 |
ヒット数 | 1494 |
作成日 | 2010.06.10 |
更新日期 | 2014.06.23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