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魚山聲明集研究 -- 中國佛教梵唄發展的考察 -- 下冊 |
|
|
|
著者 |
賴信川 (著)=Lai, Shinn-chuang (au.)
|
出版年月日 | 2010.03.01 |
ページ | 218 |
出版者 |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huamulan.tw/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梵唄,固然可以當作佛教藝術/音樂的層面來研究,然而梵唄不僅只是音樂藝術而已,最重要的:它是一個成佛做祖的方便道──「戒、定、慧」三無漏學之藝術。如果忽略了梵唄在佛教教理上的位置,將無法探得梵唄的真實面貌。而研究中國佛教的梵唄發展史,需要一個有利的視角,以方便切入發展上的脈絡,使成為全面性開展考察的基礎。《魚山聲明集》符合了這個條件,它不僅是自唐以來流傳至今,日本佛教天臺宗的「聲明集」,更是一本收錄了隋唐風格的梵唄課誦本。其所具備的條件正可以扮演了這個切入中國佛教梵唄研究的重要角色,因此選擇了本書作為學位論文的研究主題。本研究是以「梵唄的四個重要基源問題」所構成的「梵唄研究模型」作為考察基礎,「梵唄的四個重要基源問題」,也就是以「結構論」、「角色論」、「功能論」與「歷史觀」的架構作為本研究的開展。就此將本研究的章節敘述如次:第一篇序論,在「序論」中下屬三章,分別是:第一章、《魚山聲明集》研究的主題;第二章、前人研究成果及佛教梵唄與音樂的研究徑向;第三章、本論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篇為聲明的意義與唄讚文化的發展,這一篇是用來作為了解「魚山聲明」的背景知識,下屬三章二節,分別是:問題點之所在;第四章、「聲明」與「梵唄」;第五章、梵唄的功能與角色思想;第六章、印度與我國自漢魏到隋唐唄讚文化的發展;小結。第三篇為隋唐梵唄的遺風──《魚山聲明集》,這篇就是研究本文主題《魚山聲明集》的成果,下分三章二節,內容如次:問題點之所在;第七章、《魚山聲明集》的編訂及其流傳;第八章、《魚山聲明集》內容的特色與構造;第九章、《魚山聲明集》的保存與研究現況;小結。第四篇為總結──《魚山聲明集》帶給我們的啟示,該篇不分章,直接分成四節,內容如次:第一節、禮失而求於諸野;第二節、現行臺灣梵唄研究方式的省思;第三節、成立「佛教梵唄史」的條件;第四節、「魚山聲明」研究的未來展望。
|
目次 | 第六章印度與我國由漢魏至隋唐唄讚文化的發展199 第一節梵唄「結構論」與印度佛教梵唄形式的推想199 第二節漢魏三國時期初傳佛教的唄讚文化214 第三節六朝時期的梵唄文化發展225 第四節隋唐時代會昌前後的顯教梵唄252 小結273 第三篇隋唐梵唄的遺風──《魚山聲明集》277 問題點之所在277 第七章《魚山聲明集》的編成287 第一節關於「魚山聲明」中「魚山」得名由來287 第二節日本佛教天臺聲明的形成289 第三節《魚山聲明集》的編成與《魚山聲明集》的版本考證300 第八章《魚山聲明集》的內容及其音律學311 第一節《魚山聲明集》內容的分類311 第二節《魚山聲明集》顯教部份梵唄內容的研究314 第三節《魚山聲明集》的音律學324 第九章《魚山聲明集》的保存與現況341 第一節《魚山聲明集》與天臺宗法會341 第二節關於日本天臺宗「魚山聲明」的保存事業354 小結361 第四篇總結──研究《魚山聲明集》的啟示365 第一節禮失可求諸鄰邦365 第二節當前臺灣梵唄研究方式的省思368 第三節成立「佛教梵唄史」研究的條件371 第四節「魚山聲明」研究未來的展望375 引用文獻379 附錄 天臺聲明原譜及其五線譜三曲393
|
ISBN | 9789862541586 (精) |
ヒット数 | 690 |
作成日 | 2010.06.24 |
更新日期 | 2014.06.1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