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早期天台學對唯識古學的吸收與抉擇
著者 劉朝霞=Liu, Zhao-xia
出版年月日2009.11.01
ページ351
出版者巴蜀書社
出版サイト http://www.bsbook.com/
出版地成都, 中國 [Chengdu, China]
資料の種類書籍=Book
言語中文=Chinese
ノート叢書:儒道釋博士論文
抄録天台宗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中創立最早的一家。相對於唐代以弘傳玄奘新譯唯識經典為主的慈恩系唯識學,唯識古學主要指南北朝時以弘揚舊譯《十地經論》與《攝大乘論》為主的地論學派與攝論學派。早期天台學的創立,是以《地論》與《攝論》的弘揚為背景的,慧思直接或間接問學的禪師,多與地論師有一定的關係,南嶽慧思與天台智見性成凱師徒,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論師與攝論師學說的影響。但天台學並未因此成為唯識古學之一系,原因在於天台學在吸收唯識古學的同時,有抉擇唯識學的一面,這種抉擇成為天台學建立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然而,過去的研究中,關於這一問題較少涉及。因此,《早期天台學對唯識古學的吸引與抉擇》以早期天台學(主要以南嶽慧思與天台智頡為範圍)對唯識古學(包括地論師與攝論師的學說)的吸收與抉擇為研究對象,試圖借此把握天台學之精神實質。進而,通過中土人士對唯識學態度的具體分析來探索唯識學在漢地數興數衰的根本原因,借此加深對唯識學的理解,同時也反思天台祖師對唯識思想態度的實質。

目次

緒論
 一 選題的意義
 二 研究現狀
 三 方法論的抉擇:三重理解與三重反思性研究
第一章 天台學的基本結構與特色
 第一節 南嶽天台的踐履與著述
  一 南嶽慧思
  二 天台智者
  三 天台宗所宗教典
 第二節 基本結構——三觀
  一 三智、三諦與三觀名義
  二 智者對三智、三諦、三觀的闡發
  三 一心三觀
 第三節 基本結構——四教
  一 四教與三觀
  二 四教名義
  三 五時八教
  四 小結
 第四節 天台學的定位與歸屬  
第二章 唯識三大士及唯識古學的主要觀點
 第一節 印度根本唯識學概況
  一 唯識三大士及其著作
  二 三大士思想的出發點——大乘空觀
  三 唯識學思想概要:八識與三性
  四 三大士的複雜思想
 第二節 唯識古學概貌(之一)——地論師及其觀點
  一 地論師
  二 地論師的觀點
 第三節 唯識古學概貌(之二)——攝論師及真諦的學說
  一 真諦譯籍
  二 攝論師
  三 真諦的學說
第三章 天台學的準備階段與唯識古學的交涉
 第一節 慧思的師承
 第二節 諸師考辨
  一 明師
  二 最師
  三 嵩師與就師
  四 鑑師與慧師
  五 文師
 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 南嶽慧思的心意識說 ——以《隨自意》、《安樂行》、《無諍門》為範圍
 第一節 如來藏說
 第二節 心相與心性
  一 《大集經》、《大智度論》中的心相與心性
  二 慧思的心性與心相說
 第三節 “意”與“識”
  一 意識與意根
  二 轉識與藏識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大乘止觀》對唯識古學的融會與超越
 第一節 關於《大乘止觀》的歧義
  一 歧義之一:關於作者
  二 歧義之二:本論與天台學的關係
  三 本書的立場
 第二節 本論的結構與創作背景
  一 本論結構概覽
  二 本論與《攝論》結構比較
  三 本論的創作背景:唯識古學面對的理論詰難
 第三節 本論對唯識古學的融會與超越
  一 從真實性說起
  二 體相用結構說之一:真心緣起說
  三 體相用結構說之二:無明緣起說
  四 止觀與唯心
 第四節 本論於天台圓教的意義
  一 本論以圓攝別的旨趣
  二 本論所顯示的不同於智者的路徑與風格及其對天台後學的啟示
第六章 智者天台學與根本唯識學的比較
 第一節 性相總論
  一 阿賴耶識緣起與一念三千
  二 三諦與三性、三無性
 第二節 止觀行證
  一 止觀名義
  二 圓頓止觀與緣總法止觀
  三 無生觀門與四尋思
  四 判位次
第七章 智者論心意識
 第一節 《法界次第初門》、《覺意三昧》等中的心意識說
  一 心意識的一與非
  二 心王心數與三因佛性
  三 心相心性與觀心次第
 第二節 《金光明經玄義》、《法華玄義》及《維摩經玄疏》、《維摩經文疏》中的三說
  一 《金光明經玄義》、《法華玄義》中的七、八、九識
  二 《維摩經玄疏》、《維摩經文疏》中的六、七、八識
 第三節 正說:一念無明法性心——以“無住本”為中心展開
第八章 智者對唯識古學的抉擇
 第一節 智者與唯識古學
 第二節 別教
  一 “別教”的出處
  二 智者對別教的界定
  三 反思
 第三節 料簡地、攝諸師學說(之一)——真修緣修與四宗五宗
  一 真修緣修
  二 四宗五宗
 第四節 料簡地、攝諸師學說(之二)——唯識與《攝論》
  一 識與唯識
  二 料簡《攝論》
 第五節 智者佛學史觀的特色
  一 尊經
  二 無諍
  三 終極旨歸:解脫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ISBN9787807524526 (平)
ヒット数352
作成日2010.07.16
更新日期2010.07.16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371009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