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釋聖凱
|
出版年月日 | 2010.03 |
ページ | 285 |
出版者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csspw.com.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本書既不是一部系統的淨土宗通史,也不是一部淨土宗的斷代史或淨土宗教理史,而是關於中國早期淨土信仰和淨土宗若干專題的研究成果集編。全書五章,第一章以梁慧皎《高僧傳》記載內容為主要依據,對公元1—5世紀初中國佛教早期淨土信仰和修行的代表人物、修持方式、經典及特色、影響等進行介紹評述;第二章圍繞淨土經典中包含的心性思想進行闡釋,認為中國淨土教的思想基礎是以如來藏為中心的心性思想,是能夠吸引禪宗、天台、華嚴等宗派與它接近和會通的內在原因;第三章是全書的重點,對唐代以倡導口稱念佛著稱的善導的彌陀淨土念佛和懺悔的思想、著作等作了系統深入的考察和闡釋,而對善導懺悔思想的闡釋很具特色;其他各章是對唐代承遠、慈愍慧日、法照等人的淨土思想和修行進行介紹,其中對承遠生平事蹟和思想的詳細考證,對國內外對法照淨土著作及思想的研究的介紹等,皆具有深入獨到之處。總之,這是一部對中國早期淨土信仰和淨土宗做出比較深入細緻研究的好書,無論從引證資料、論述角度、得出結論及提出的問題等皆有創新之處。
|
目次 | 序 一、東晉南北朝彌陀淨土信仰的形態——以《高僧傳》為中心 (一)《高僧傳》中信仰彌陀淨土的實例 (二)東晉南北朝彌陀淨土信仰者修行法門的探討 1.禪觀與“念佛” 2.慧遠與般舟三昧 3.持戒、誦經、禮懺等諸法門 (三)東晉南北朝彌陀淨土信仰的經典依據 (四)早期彌陀淨土信仰在漢地的流行區域 (五)結語 二、晉唐彌陀淨土教的心性說 (一)《般舟三昧經》、《觀無量壽經》的心性說 1.《般舟三昧經》的心性說 2.《觀無量壽經》的心性說 (二)隋唐佛教對“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不同解釋 (三)淨土經典的心性說與唯心淨土 (四)結語 三、善導的懺悔思想與禮讚儀 (一)末法思想與根機論的影響 1.淨土經典中的末法思想 2.曇鸞的末法思想 3.道綽的末法思想及根機論 4.善導的根機論 (二)善導懺悔思想的特色 1.善導著作中“懺悔”的用法 2.懺悔與修觀 3.懺悔與滅罪 4.懺悔與稱名念佛 5.懺悔的形態 6.懺悔的種類 (三)善導的禮讚儀 1.佛教禮讚文的形成 2.唐代的講經儀軌 3.六朝以來禮懺儀的流行 (四)善導的禮讚儀 1.《法事贊》的禮讚儀 2.《往生禮讚》的禮讚儀 3.《觀念法門》的禮讚儀 4.《般舟贊》的禮讚儀 (五)結語 四、善導與天台懺法 (一)智與善導在五悔思想上的不同展開 (二)善導的禮讚儀與天台懺法 1.《法事贊》與《法華三昧懺儀》 2.《觀念法門》與四種三昧 3.《般舟贊》與常行三昧 (三)結語 五、承遠的生平與淨土思想 (一)承遠的生平 1.師從“唐禪師”出家 2.於玉泉寺剃髮 3.南嶽受戒修學——以南嶽佛教為中心 4.慈愍三藏座下修習淨土 5.南嶽彌陀寺的弘法與圓寂 (二)承遠周邊的諸宗融合思想 1.淨眾禪派的思想 2.惠真的思想 3.慈愍三藏的教學 (三)結語 六、法照淨土教的源流與特色 (一)國際佛學界對法照的研究情況 1.日本、歐美國家的研究情況 2.中國對法照的研究情況 (二)法照淨土思想的特色 1.勸凡夫生淨土論 2.淨土生因論 3.諸宗融通論 (三)結語 附錄 論印順法師的淨土思想 (一)從現實時空理解淨土 (二) 以人間淨土為基礎的淨土觀 (三) 萬善同歸的念佛觀 (四)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一 後記二 |
ISBN | 9787500483359 (平裝) |
ヒット数 | 725 |
作成日 | 2010.07.28 |
更新日期 | 2017.01.0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