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林淑媛
|
掲載誌 |
光武國文學報
|
巻号 | n.1 |
出版年月日 | 2004.06 |
ページ | 79 - 95 |
出版者 | 光武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國文教學組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宗教性關懷; 散文書寫; 觀音; 慈悲 |
抄録 | 觀音書寫是隨著佛教東傳,即已盛行的文學現象,它與佛教的傳播有關,佛教傳播藉由諸如有關觀音經典的解釋、法像雕刻繪製、法會儀式的舉行、感應故事、寶卷、戲劇等文學作品的創作,使觀音的形象與精神深植人心。 信仰往往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演進,臺灣當代散文中的觀音書寫呈顯了作者對觀音精神的把握與美學的講究。本文從作者的生命經驗與其宗教關懷的關係,發現二者有密切關聯;觀音本為慈悲的理想表徵,作者延續了此精神發揮,而其所認為最符合觀音精神的形象是母性,雖然這是個人的宗教體悟,卻也不約而同符應了宋代以後對觀音女像化的解釋,認為觀音尋聲救苦的精神與母親慈愛子女的特質符合。 整體而言這些作品是作者生活中的宗教體悟經驗,宗教內涵的深刻程度,並沒有太多的突破敘寫。信仰其實是上下求索不斷辯證的歷程,慈悲,據佛教的解釋為慈者與樂,悲者拔苦,生命的遭遇如此變異不定,慈悲的精神如何體現?應該有更多的省思,從此觀點而論,觀音書寫應該仍有極大發揮空間。 |
DOI | 10.7031/KWJCL.200406.0079 |
ヒット数 | 426 |
作成日 | 2015.09.07 |
更新日期 | 2020.09.22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