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座部佛教之思想形成:從佛陀至覺音》 第二篇 修習體系的再構築 |
|
|
|
著者 |
馬場紀寿
;
釋洞崧
|
掲載誌 |
福嚴佛學研究=Fuyan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11 |
出版年月日 | 2016 |
ページ | 1 - 21 |
出版者 | 福嚴佛學院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uyan.org.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長部; 解脫道論; 清淨道論; 覺音 |
抄録 | 本文試圖建構上座部大寺派之修行體系的成立過程,並探究其特殊之修行上的教學。作者指出,修行的方法始於《長部》〈戒蘊品〉,經《解脫道論》而為《清淨道論》所繼承。為了解《清淨道論》作者覺音的獨自主張,作者進一步比較上述二論之差異,並提出「三種完全知」為《清淨道論》的核心修行理論。最後,作者比較了《清淨道論》與印度大陸諸部派之修道論,以突顯大寺派之特殊修行理論。 |
目次 | 序論 25 一、修行論的系譜 26 (一)《長部》戒蘊品的修行論 26 (二)《解脫道論》的基本架構 27 (三)《清淨道論》的基本架構 28 (四)結論 30 二、《清淨道論》的編集方法 31 (一)智慧修習論的問題點 31 (二)《解脫道論》與《清淨道論》結構上的不同 32 1、智慧篇前半部的不同點 32 2、智慧篇後半部的不同點 33 (三)覺音的編集作業 35 1、「三種完全知」的結構 35 2、基於「三種完全知」的編集作業 37 (四)覺音的智慧修習論 39 1、以諸行為對象的觀察 39 2、「以諸行為對象的觀察」以及「四道知」的關係 41 (五)結論 44 三、覺音在思想史上的位置 45 (一)諸部派的思想體系 45 (二)在印度佛教史上之上座部大寺派的位置 48 1、《清淨道論》的思想轉變 48 2、「肯定的、神秘的」體驗與「否定的、知的」認識 50 (三)結論 51 結論 52 第二篇 註 53
|
ISSN | 20700512 (P) |
ヒット数 | 632 |
作成日 | 2016.12.28 |
更新日期 | 2017.07.1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