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唯識經論「執受」義探析 - 以《解深密經》及《解深密經疏》為中心 |
|
|
|
著者 |
釋見滋
|
掲載誌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9屆)
|
出版年月日 | 2018.09 |
ページ | 153 - 194 |
出版者 | 圓光佛學研究所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ykbi.edu.tw
|
出版地 | 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1.作者來自香光尼眾佛學院 |
キーワード | 執受; 阿陀那識; 阿賴耶識; 心 |
抄録 | 《解深密經》為瑜伽行派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而瑜伽行派對於輪迴的主體的解釋,是在意識之外建立「一切種子心識」(即阿賴耶識、阿陀那識)。「一切種子心識」最早出現在《解深密經》,指有情生命受生在這世間,最初的一念心,而一切種子心識會成熟乃至廣大,則是依於二又執受於二。 本文以「執受」為探究主題,《解深密經》〈心意識相品〉為主要研究範圍。首先,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敘述研究範圍與方法,文獻上依玄奘大師譯《解深密經》為綱領,並以圓測法師的註釋《解深密經疏》為主要的論述參考,又還原圓測所引用之《攝大乘論》、《成唯識論》等內容為輔助資料,另外也部分參照遁倫《瑜伽論記》的說明作為對照。且參考具價值之近代研究成果。其次,考察《解深密經》在唯識的重要性:介紹各漢譯本形成的時間、特色,分析《解深密經》在唯識學上的地位。接著,簡述本經的內容要點以及《解深密經疏》的內容。 《解深密經》在論述潛意識時,提到此識的四個異名:「一切種子心識」、「阿陀那識」、「阿賴耶識」以及「心」。因此,本章分別探討此四異名的意義與特徵:一、「阿陀那識」對於有色根身,有隨逐執持的作用;二、「阿賴耶識」有攝受、藏隱、同安危之義;三、「心」是色、聲、香、味、觸、法之熏習所積集、滋長;四、「一切種子心識」則為有情眾生受生於世間的最初一念心,執持著有色根身與相、名、分別習氣。 就此四個異名,本文進而探討「執受」的語義,繼而從佛教思想演變中探討各部派的「執受」義,進而探討《解深密經》的「執受」義。「執受」一詞從部派佛教的「有執受」發展到後來唯識學派的「執受」。《解深密經》的執受義,指的是一切種子心識執受有色諸根及其所依與執受種子為自所有。 接著,探討「阿陀那識」與無我的關係,阿陀那識是如此的甚深細,令我們無法如實了知無我的有情眾生繼續輪迴著,經中提出對於「阿陀那識」等應有勝義的善巧,明瞭無我的真理。 最後,對全文做回顧與總結,並提出未來研究之努力方向與開展。
|
目次 | 一、緒論 155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55 (二)研究範圍與方法 156 二、《解深密經》在唯識學的地位 156 (一)本經形成及其譯本 157 (二)本經內容概說 158 (三)本經的特色 158 (四)本經重要注疏--《解深密經疏》簡介 160 三、「阿陀那識」、「阿賴耶識」、「心」及「一切種子心識」 162 (一)於身隨逐執持的「阿陀那識」 163 1.阿陀那識的意涵 163 2.阿陀那識與六識的關係 165 3.「阿陀那」內涵的變遷 167 (二)攝受藏隱、同安危的「阿賴耶識」 167 1.阿賴耶識的意涵 168 2.「三藏」探討「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168 (三)積集及滋長的「心」 170 (四)最初的「一切種子心識」與二執受 172 四、執受之意涵及思想演變 174 (一)「執受」的語義 174 (二)諸經論的「執受」義 174 1.部派佛教對「執受」的說法 174 2.大乘瑜伽行派論典對「執受」的說法 179 (三)《解深密經》的「執受」義 183 五、甚深的阿陀那識與無我 187 (一)阿陀那識的深細義 187 (二)心、意、識的甚深祕密 188 1.依法住智於心、意、識祕密善巧 188 2.於心、意、識勝義善巧 190 3.小結 191 六、結論 191 參考文獻 193 |
ヒット数 | 984 |
作成日 | 2019.06.26 |
更新日期 | 2023.09.2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