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台灣大專院校「佛學社團」之研究
著者 釋光持
掲載誌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第十六屆)
出版年月日2018.05.25
ページ357 - 375
出版者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出版サイト http://www.hongshi.org.tw/index.aspx
出版地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資料の種類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言語中文=Chinese
ノート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博士生
キーワード周宣德; 佛學社團; 道場佛學社團; 存續功能
抄録大專院校「佛學社團」是接引大專青年接觸佛教、推動佛教青年化的最前線,而周宣德則是最有先見、且是「大專青年學佛運動」成功最重要的推手。1960年周宣德引領台灣大學學生自主成立全台第一個「佛學社團」(晨曦學社),並且帶動其他院校成立。其後,八〇到九〇年代,台灣的經濟成長、社會逐漸開放,許多佛教寺院也開始進入大專院校,資助成立「道場佛學社團」。在這段期間無論是佛學社團或道場社團所舉辦各項活動和發行的佛學刊物,都對之後台灣佛教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本文主要探討大專「佛學社團」由興盛到衰微的五個階段。從發展背景、經營運作方式和存續功能等面向,比較「學生佛學社團」和「道場佛學社團」的相關性和差異性。透過實地訪談,探討在多元社會與網路文化興盛的情勢變化下,「佛學社團」被賦予的功能與存續的價值。在問卷調查方面,將學生對「佛學社團的認知」和對「社團參與的程度」進行差異性分析(AVOVA)。結果顯示當佛學社團舉辦的活動不帶佛教色時,選擇參與的人數比例也會隨之增加,且在社團參與程度的三個指標都存在有顯著性差異。
目次一、前言 358
二、大專佛學社團的四大時期 358
(一)萌芽時期 358
(二)蓬勃時期 359
(三)衰微時期 359
(四)衰微中露出「轉機」 360
三、大專佛學社團的趨勢 360
(一)「佛學社團」各個時期的相異性 360
(二)「學生社團」與「道場社團」的趨勢 361
(三)「學生社團」與「道場社團」的趨勢 363
(四)「佛學社團」面臨的困境 364
四、大專佛學社團的存續功能 365
(一)「社團」與「佛學社團」之分析 365
(二)「佛學社團」的存續意義 367
(三)給佛學社團的建議 370
五、結語 375
ヒット数184
作成日2020.07.30
更新日期2020.07.30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596481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