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釋性廣
|
掲載誌 |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第八屆)
|
出版年月日 | 2009.05 |
ページ | C6-1 - C6-24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hongshi.org.tw/index.aspx
|
出版地 | 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佛教弘誓學院院長,東吳大學哲學系兼任講師,中央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 主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佛教弘誓學院 |
キーワード | 信願法門; 法華三昧; 旋陀羅尼; 法華有相行; 法華無相行 |
抄録 | 本文是天台止觀思想系列研究的一部分,主要是解析智顗止觀實修的內容與境界。天台止觀上承漢魏六朝以來禪學之遺緒,亦為後來盛行於中土之念佛與懺儀法門之濫觴;從其自身的止觀學說內容來看,其所開展出來的四種三昧、觀心法門與中道實相論,對於印度禪學既有繼承,又有創發;其圓頓妙法之修行理論與行門,又能孤明獨發,卓然成家,誠為中國佛教僧人研習印度禪學的最高成就。 由於天台止觀之思想與理論,並不是哲人學者,在其書齋中苦切運思後的成果,而是修行者以其實證的禪修經驗為基礎,從自身深刻的修行體證中發而為文者;故修行的方法、經驗與證境,成為其建構禪學理論最主要基礎與根本。 學界向來較著重天台的思想與義理,而少部分研究止觀論題者,則對智顗的實修經驗與止觀證境常略而不談。根據筆者的研究發現,智顗的止觀修行經驗,對於其解釋傳統印度禪學與建構自家天台圓頓止觀,無論在內容、方法與架構上,皆有深遠之影響。 智顗初出家的潛修期,是以修持法華經系為主的信願行門,並曾感得勝相現前。後來依從慧思受學,於其指導與印證下,得到「旋陀羅尼」與「法華三昧前方便」的修行成果。後依師命入金陵弘講傳禪,此時依於自身所修不次第法而轉得次第禪境的修行體證,撰作主要禪修作品《次第禪門》。而後期,天台圓頓止觀的成熟之作:《摩訶止觀》,其最重要的思想依據與轉折,則是得遇一神僧傳法與護持的奇遇;也就是智顗別師初入天台山,於華頂峰上修頭陀行時,入一實相法的經驗與體證。 在以上內容分析的基礎上,對照於樹龍對大乗修行三要門的分類,可知智顗止觀實修的經驗與證境,是以信願與智解為主的大乘修行法門,而這也是《摩訶止觀》中「生圓信」與「修圓行」的思想源頭。 |
目次 | 一、前言 C6-3 二、大賢潛修:初出家修持信願法門 C6-4 1.誦經增長大乘信心 C6-5 2.修持大乘信願法門 C6-5 3.行懺悔法得見勝相 C6-7 三、大蘇妙悟:參學獲印旋陀羅尼境界 C6-8 1.修普賢信願法門 C6-8 2.持法華有相行法 C6-9 3.得旋陀羅尼境界 C6-12 4.入法華三昧前方便 C6-14 四、次第行法:弘法金陵與撰著禪籍 C6-17 1.師承慧思次第禪法 C6-17 2.依不次第法轉入次第禪境 C6-18 五、入一實相:天台隱修與華頂奇遇 C6-20 六、結論 C6-22 |
ヒット数 | 282 |
作成日 | 2020.08.20 |
更新日期 | 2020.09.0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