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釋昭慧
|
掲載誌 |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第八屆)
|
出版年月日 | 2009.05 |
ページ | B1-1 - B1-4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hongshi.org.tw/index.aspx
|
出版地 | 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主任 主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佛教弘誓學院
|
抄録 | 自序 本書結集了近八年來尚未收入專書之中的學術論文與經教闡述,而且它們大都已刊載於學術期刊或佛教思想刊物之中。 近八年來,筆者的研究主軸是佛教倫理學的系統理論與應用論述,出版的專書也大都與此有關。相反的,本書內容並非近年的研究主軸,大都是因應學術會議主辦單位或期刊主編的邀稿而撰作。 雖然如是,本書無論是佛教的或是跨宗教的主題,無論是作法義的、教史的、戒律的或倫理的論述,其內在的思想結構,卻依然有著鮮明的一貫性,是即筆者在佛教倫理學中所建構的系統理論:「緣起、護生、中道」。因此這些篇名乍看與佛教倫理學無關,但若深探其內容,當可發現它們與佛教倫理學,在思想層面的關聯性,其實是很鮮明的。 易言之,本書之中所呈現的多種論述,其基底有著一致性的主動脈,這是一種哲學式的深層檢視,並且以此作為理論基礎,而在各種議題上,提供佛法觀點的倫理視野。這樣的研究進路,有別於文獻學或社會科學的模式,不祇是作「事實陳述」,也會提出作者個人的「價值判斷」。只是這樣的判斷,並非來自個人無厘頭的自由心證,而是源自「緣起、護生、中道」──佛教倫理學的系統理論。也因此,本書名為「法與律的深層探索」──就像「深層生態學」要求以一個「生物圈之內在價值」的觀點,來取代資源取向的「淺生態學」觀點一樣。 以經義闡述為例:筆者並未將重點放在版本考據,也未參覈古德著疏,而是直下依於「緣起、護生、中道」的主軸,來作《金剛經》、《央掘摩羅經》、《玉耶女經》的解讀。正因如此,所以在論述之時,並不著重比對文獻版本在譯語方面的差異,而是直下依一般習用的經本,在簡介之後即作評述。由於評述的判準清晰而鮮明,即是「緣起、護生、中道」,因此筆者會循此一深層的哲學思維,而對經義(特別是涉及倫理的部分)作出價值判斷。這在傳統視經典等同「佛說」,認為「經中所表達的觀念,其正確性不容挑戰」的佛教徒來看,可能是難以接受的。但是筆者絕非在作「離經叛道」之論,反倒是把握住佛法的根源理論,而於流傳久遠的經本,作一佛法觀點的檢視,看其是否有違「緣起、護生、中道」義。 再以玄奘的律學觀點為例,筆者從其傳記與《大唐西域記》中所作的事實陳述,直下指出:他是牢牢掌握住「令正法久住」與「護生」的原理、原則,傾全力於弘法度生的崇高志業。依此以觀,他在戒律生活方面的見地與行誼,也可透過這深層結構的解析,而獲得完全的理解。 本書之末,有兩篇「對話錄」。一是〈緣起、護生、中道──出世與入世之間的平衡槓桿〉,這是應香光尼僧團之邀,針對《佛教與社會》一書之中譯本所作的引言。該書作者謹守人類學者之倫理分際,對緬甸佛教的社會考察,只作「事實陳述」,而不作「價值判斷」,但筆者則在回應時,直下依「緣起、護生、中道」的主軸,落實到台灣社會的佛教面向而作考察與評述。另一篇是〈世界佛教女性的處境與轉機〉,這是與國際佛教婦女協會(Sakyadhita)創會人慧空法師(Ven. Karma Lekshe Tsomo)之間的對談,此中依然不祇對世界佛教女性的處境而作事實陳述,而是作了鮮明的價值判斷。 筆者不是不能依自己的研究能力,來作些「價值中立」的純學術研究,也絕非輕視「淺層」而在表象上不涉及價值判斷的研究,只能說:作為一介對佛法與眾生充滿熱情與理想的宗教人,生命正在與時間賽跑,除了應對繁冗的法務、僧務、系務、學務之外,剩餘可利用的研究時間著實有限,因此不免會將研究心力放在自己所重視、所在意的議題上。 在研究這些議題時,筆者固然在事實陳述方面力求其「真」,但也毫不諱言自己在此諸事實中所下的價值判斷,希望它們能兼具求「善」的功能。它們不祇是學術論文,也是在「令正法久住」與「護生」之宗教感情趨策力下,個人思想與信念的表達。 是為序。 |
ヒット数 | 355 |
作成日 | 2020.09.03 |
更新日期 | 2020.09.0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