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探究星雲法師人間佛教的公共性 |
|
|
|
著者 |
李芝瑩
|
掲載誌 |
宗教對話學術研討會(第4屆)
|
出版年月日 | 2017.05.12 |
ページ | 8 |
出版者 |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
出版サイト |
http://rel2.nhu.edu.tw/main.php
|
出版地 | 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
キーワード | 星雲法師; 人間佛教; 公共宗教; 佛教組織 |
抄録 | 本文從 Casanova 所提出「達成共善目標」的公共宗教依據,及丁仁傑「身體性的模式」的社會參與作為論述基礎,認為星雲法師人間佛教的社會實踐理念,從五戒的「不做一切有害於他人的任何事情」作為個人道德及社會規範的共善基礎,從「社會律儀十事」中建立一個共善社會所應遵循的十項戒律規範。而「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成立,即是以佛教信仰為基底,為人們提供具道德性的世界觀,將私人道德帶入公共領域議題中,以重建社會的規範基礎。而基金會以「身體性的模式」實踐的社會參與,可說是以慈善事業推動人間佛教的「人間性」,亦可視為公共性的闡發,並從「以弘法利生達共善目標」、「以超然態度解決社會問題」、「以適應方便度化眾生」三個面向體現之。
|
目次 | 一、前言 1 二、星雲法師人間佛教追求共善的社會理念 2 三、星雲法師人間佛教的社會參與實踐 5 四、結語 7
|
ヒット数 | 399 |
作成日 | 2020.09.14 |
更新日期 | 2020.09.14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