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林維明 (撰)
|
掲載誌 |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2009
|
出版年月日 | 2009 |
ページ | 211 - 230 |
出版者 | 華嚴蓮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huayencollege.org/index.php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無我觀; 五蘊; 三門; 四門; 五門; 七門 |
抄録 | 本文主旨為探討《入中論》的無我觀,主要以《雜阿含經》、《中論》的無我觀作為探討與比較對象。研究動機是《入中論》的七門無我觀是否傳承《雜阿含經》的三門與四門無我觀,以及《中論》的五求門論法而發展出來的,其觀法是否有異?由於此問題之產生,因此激起撰述本文之動機。 本文之研究資料主要以《入中論》、《雜阿含經》及《中論》為主,並蒐集近代學界有些與本文相關之論著。 由於本文是進行論述之比較,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是精讀《雜阿含經》、《中論》及《入中論》中無我觀以作為比較,探討觀點差異所在之依據。 本文論述之架構有下列四項:一、《雜阿含經》的無我觀(三門、四門及五門);二、《中論》的無我觀(五門);三、《入中論》的無我觀(七門)。由於《入 中論》的無我觀是本文之研究重心,因此本文中將以總破七門及別破二門(積聚我與形狀我)加以論述;及四、結論。佛法之研究離不開用於實際之修行,因此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讓修行者能透過對「無我觀」具有正知正見後,則可破除「我見」、身心清淨、去煩惱、了生死及証涅槃。 |
目次 | 提要 211 一、前言 212 二、《阿含經》的無我觀 213 (一)三門觀法 213 (二)四門觀法 214 三、《中論》的無我觀 214 (一)《中論》無我觀之起源與開展 215 (二)《中論》的五求門 216 四、《入中論》的無我觀 219 (一)總破七門無我觀 219 (二)別破二門無我觀(積聚是我與形狀是我) 221 五、結論 224 參考書目 226 |
ヒット数 | 304 |
作成日 | 2021.08.1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