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心識與解脫:對比視域下的佛教心意識理論=Mind, Consciousness and Liberation: A Comparative Look at Buddhist Theories of Mind and Consciousness |
|
|
|
著者 |
林建德
|
版 | 初版 |
出版年月日 | 2020.11.27 |
ページ | 528 |
出版者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シリーズ | 台大哲學叢書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抄録 | 世界佛學研究進入21世紀,觀點和方法轉趨多元,除傳統佛典文獻思想的分析考證,也逐漸參與當代學科的知識討論,「跨界」到各式哲學問題的對談交流。本書即以佛教觀點探討當前學界熱門的「心意識」主題,除佛學理論外,還關注英語學界「自然化」等哲學發展,亦援引古代中國哲學思想進行參照,著重於「對比」進路之探索,分別以「當代研究」、「古代回歸」、「擴大視域」、「聚焦佛學」、「展開對話」以及「分析論辯」之鋪陳架構,試著開展「跨文化」的多元交談。 |
目次 | 自序 朝向多元對比的佛教哲學 導論 佛教心靈的現代探索
第一章 佛學觀點下的意識研究:以「神經現象學」與「冥想科學」為例 一、前言 二、「神經現象學」與「冥想科學」之取借佛學觀點 三、對意識研究的正面啟發 四、以佛學觀點回應意識問題之可能挑戰 五、綜合反思及展望 六、結語
第二章 初期佛教意識觀點的回歸:以《阿含經》為主 一、前言 二、「識」概念在初期佛典中三個主要脈絡 三、初期佛教「識」概念的論述:以水野弘元、印順法師及漢密爾頓為主 四、「識」之相關概念及待解問題 五、佛教「識」概念之特色:與現今意識研究作對比 六、結語
第三章 試論東方哲學對意識艱難問題之可能回應:價值向度的探索 一、前言 二、兩種意識概念及意識問題 三、意識與道德之相似特質 四、東方傳統下的意識觀點:以價值實踐為主 五、多元視域下的意識探究 六、結語
第四章 從意識經驗到道德良知:儒佛觀點的初步思考 一、前言 二、為什麼「痛」是必要的:儒家的觀點 三、為什麼「痛」是必要的:佛教的觀點 四、「我痛,故我在」:意識經驗賦予道德意義 五、結語
第五章 初探中國古代「心」之思想起源及特色:余英時觀點的解讀 一、前言 二、「軸心突破」在中國 三、中國古代「心」之思想起源 四、中國古代「心」思想起源之特色奠立 五、結語
第六章 初探佛教心理學之思想起源與現代意義:以「軸心突破」為線索 一、前言 二、佛教心理學之思想起源 三、佛教心理學之現代意義 四、結語
第七章 佛教「意業為重」之分析與探究 一、前言 二、《阿含經》「意業為重」經文解析 三、《成實論》「意業為重」之正反辯證 四、「意業」及其與身口業之關係 五、佛教「意業為重」之倫理學特質及相關反思 六、結語
第八章 佛教主張身心二元論嗎?:主流學界觀點作對照 一、前言 二、身心二分僅是暫時性區分 三、身心問題之中道立場 四、業力之心:為什麼「心」不僅僅是身或腦? 五、結語
第九章 吉爾伯特.賴爾「心」之理論的佛學詮釋 一、前言 二、賴爾的「範疇錯置」與佛教「無我」論證之對比 三、「心」作為「知道如何」及佛教觀點 四、「心」指涉「行為傾向」及佛教觀點 五、結語
第十章 英語學界詮釋意識問題之局限:以約翰.瑟爾為例 總結:見心識之真實得解脫 參考書目 專有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
ISBN | 9789863504221 (平裝) |
ヒット数 | 386 |
作成日 | 2021.08.17 |
更新日期 | 2021.09.1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