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許正弘 (撰)=Hsu, Cheng-hung (compose)
|
出版年月日 | 2009 |
ページ | 128 |
出版者 | 國立清華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nthu.edu.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國立清華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歷史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黃敏枝 洪金富 |
卒業年 | 97 |
キーワード | 原廟=Original temple; 神御殿=God Palace; 影堂=Shadow hall; 太禧宗禋院=Taixi Zongyuyuan; 皇家寺觀=Royal Temple View; 元代=Yuan Dynasty |
抄録 | 原廟是在太廟之外又設立的宗廟,屬於帝室祭祀制度的一環。這個制度開始於西漢,而在宋代臻於完備。因為祭祀對象是帝后的肖像(神御),而有神御殿或影堂等異稱。兩宋同時的周圍諸國,大多接受採行了這個制度,自然對之後的蒙元王朝有所影響。佛教轉輪王的思想與草原崇奉偶像的傳統,也讓元廷更容易接受漢地的原廟。本論文是對元代原廟制度的初步考察,考察的重點置於原廟管理官署之一的太禧宗禋院。
元代的原廟設置相當多元。包擁儒、釋、道、景四大系統,又可區分為五個管理機關類別,其中以佛教系統最為鉅大與重要,明顯有別於前代。太禧宗禋院作為佛教系統中一分支的主管機關,約至文宗天曆年間建置完成,統合此前負責管理個別皇家寺院的會福、殊祥二院。組織架構以宗禋院為首,下轄五個總管府,總管府又有附屬官署廿餘個,成為官吏員數達三百五十餘名的龐大官衙。其轄下諸總管府與皇帝的關係密切,各有該管數所皇家寺觀,在文宗前歷經數度的機構設立、變革與整併。而順帝至元六年撤廢宗禋院,將其轄屬改隸宣政院,因史料的侷限,改隸後的發展不明。
太禧宗禋院主要職司的事務,有皇家寺觀的營繕興輟、錢糧出納與神御殿祭供事宜等項。不過,看似明確的職掌,卻因疊床架屋的蒙元官制,「一事而分數官」,致使權責反而隱晦。神御殿祭供事宜本是最為重要的職責,卻由於元代原廟系統眾多,而宗禋院僅為其中一分支的主管機關,身份亦不過助奠配角,可謂是個相當清閒的官署。
目前可知太禧宗禋院歷任院使,約有十九位。至今未見漢人或南人出任的例子,或許可以說明院使的任命,族群背景是考量的重要因素。與宣政院相較,宗禋院院使是否為皇帝所親信,似勝過於對佛教業務的熟習。建置初期的院使多由他官兼領,無內部屬官晉升者。中書省、御史臺與樞密院的官員,出掌宗禋院的機率甚高,宗禋院使後任職務亦以此三機構為主,轉任或由宣政、太常二院出任者並不多。至於院使以外的正官與首領官,以漢人或廣義漢人佔大多數,說明漢族官員在此機構負責處理實際事務。而院使多為怯薛執事且受皇帝之親任,其下官員則由吏員或進士出身,而吏員出職者為多,品秩也較高。另外,「僧俗並用」是否見行於太禧宗禋院,尚無法得到確證。 蒙元制度往往取決於蒙古貴族統治意識的左右,構成其在中國歷史的特殊性。元朝的原廟制度也可作如是觀。就其奠立的兩個關鍵時期——世祖朝與文宗朝,前者決定了原廟設置的多元性,後者則試圖進行管理機關的統合。文宗的改革顯然並不成功,這也讓中國原廟第一個專責官署的設立,成為位階雖高,但運作成效不彰,儼然是一個清閒而冗散的機構。至於元朝原廟以佛寺為主要的設置地點的傳統,未為明清所承襲,其間去取沿革,值得進一步的研究。 |
目次 | 第一章 引論 1
第二章 元代原廟系統暨管理機關 5 第一節 佛教系統:太禧宗禋院與宣政院 5 第二節 儒家系統:翰林國史院 7 第三節 道教系統:集賢院 9 第四節 景教系統:崇福司 11
第三章 太禧宗禋院的沿革 22 第一節 元代的皇家佛寺與建寺緣由 22 第二節 太禧宗禋院的成立 25 第三節 太禧宗禋院的裁撤 27 第四節 諸總管府分述 29
第四章 太禧宗禋院的職掌 49 第一節 皇家寺觀的營繕興輟 49 第二節 皇家寺觀的錢糧出納 51 第三節 神御殿祭供事宜 54
第五章 太禧宗禋院的官員 56 第一節 歷任院使考述 56 第二節 幾個層面的考察 71
第六章 結論 94 附錄壹:元《析津志.原廟.行香》錄註 97 附錄貳:元仁宗生日小考 105 參引書目 109 |
ヒット数 | 458 |
作成日 | 2021.11.02 |
更新日期 | 2023.01.1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