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周玟觀
|
掲載誌 |
2014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
出版年月日 | 2014.10 |
ページ | 125 - 136 |
出版者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huayen.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中興大學中文系 助理教授 |
キーワード | 華嚴法界; 理解是見; 譬喻語言; 身心體驗 |
抄録 | 華嚴有「經中之王」之譽,經詮佛高妙境界,故有所謂「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之語。不過,華嚴的高大深廣,故令人生起「高不可仰」「深不測」敬畏仰慕之心,也可能因此產生望洋興嘆,不知如何理解,不知如何切入之憾!然而,華嚴本意,恐非單方面開展佛之玄妙不思議境界,其暢述本懷仍在於藉由經教「開示悟入」佛之智慧之海,引人出凡入聖,修証入道。 因此,如何將抽象的義理轉化為具體可理解的言語,令聞法眾生開示悟入呢?本文以為華嚴經教中大量出現的華喻、海喻、帝網珠喻等「譬喻」為一重要的傳達管道。吾人素知佛經善用「譬喻」,譬喻的使用大量地出現在大小經教中,然而,譬喻的作用為何?是文學的修辭?作為語言增強作用?扮演點綴與修飾之用?或僅為一種入道之善巧方便之語?或者可能藉由譬喻令聞修者產生具體實際的身心體驗,進而促成聞思起修的作用? 本文將藉用譬喻語言學者對譬喻(Metaphor)的新見,作為理解華嚴法界譬喻的新管道。Lakoff 等學者指出人的語言認知是從具體到抽象,而具體可感知的身體、感官等認知過程作為譬喻基石,作為抽象意義理解的基石。因此,譬喻性語言不是囿於文學領域的修辭工具或手段,而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吾人思維、語言、行為乃至歷史文化的基礎,而觀察不同的國家、宗教與文化下的「基本譬喻」(basicmetaphor)與「創意表述映射」(elaborate mapping),更可以作為深入理解該宗教文化的豐富意涵。 因此,本文以華嚴法界觀中的譬喻作為探索的對象,分別從「法界」、「觀」在華嚴經教中所出現的譬喻進行分類分析討論。首先,華嚴的法界觀中,不論是真空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融觀,乃至事事無礙觀、重重無盡觀,若就哲理探討而言,自可深刻剖析其間義理思維,然而本文的關懷是其譬喻語言的使用。首先,對於法界譬喻中所言之海印三昧與因陀羅網境界,皆是就「喻」而說,此等境界之喻如何借喻而令聽者產生重重無盡之身心感受。其次,「觀」字本義為看見,是一種生理的活動,用於華嚴經教中,自然已超越生理觀看之義,作為一種「譬喻」延伸,此一譬喻表達類同於譬喻語言學所指之「理解是見」(Understnading isseeing)。本文的結論在說明「譬喻」是義理深廣的華嚴經教為人所理解的管道之 一藉藉由譬喻思維可以從具體可感的經驗域的形態格局去理解並建構另一個截然不同經驗域,而華嚴經教因其獨特的佛教文化與哲思,也展現其譬喻語言的特色。 |
目次 | 一、 前言:從「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談起 127 二、華嚴「法界觀」譬喻 129 (一)「法界」的兩種實體喻 129 1.「法界」海印喻、海波喻、因陀羅網喻 130 2.「法界」的實體譬喻思維 131 (二)法界「觀」—以生理視覺為基礎的「理解是見」喻 132 1.中國傳統文化脈絡下的視覺語優劣義 133 2.華嚴經教中的捨凡「見」,修「觀」行。 134 三、結論 135 |
ヒット数 | 736 |
作成日 | 2021.12.02 |
更新日期 | 2021.12.02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