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莊慧娟
|
掲載誌 |
2017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
出版年月日 | 2017 |
ページ | E1 - E38 |
出版者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huayen.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嘉義大學中文所碩專班 |
キーワード | 85窟;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五十三參; 翟法榮 |
抄録 | 敦煌莫高窟現存 492 個石窟繪有壁畫,是研究佛教與佛教發展的珍貴材料。保存的「華嚴經變」凡 30 鋪,其中繪製「入法界品圖」有 15 鋪,其量居半,凸顯〈入法界品〉在「華嚴經變」的核心地位。 據學者研究有關石窟壁畫「入法界品圖」,早在盛唐時已出現善財獨自參訪的圖像,圖像內容較為完整則要到中唐,然仍依附在華嚴經變中,直至晚唐五代才有獨立完整的圖像出現。亦即「入法界品圖」至晚唐才趨成熟。現存 15 鋪「入法界品圖」中,以 85 窟善財參訪的場景較為生動,最受矚目。此窟係晚唐敦煌都僧統翟法榮營建之功德窟,窟頂北披為華嚴經變,中心繪「七處九會」,兩側繪「入法界品圖」善財五十三參。按:〈入法界品〉敘述善財得到文殊菩薩教化,生起菩提大願心,因不屈撓、訪求五十三位善知識,證入法界的歷程,展現華嚴思想的具體方法,而善財五十三參的形象,更是世人參學修習的典範,在佛教弘傳的過程中自是石窟藝術表現的主要題材。 經變畫是以線條、色彩、圖像進行形象化的視覺傳播,既具以圖解經的效用,又可莊嚴道場,教化信眾。除圖像敘述表達手法外,壁畫的榜題既有提示畫面內容情節之功能,又有凝聚主題,宣示教理要義之旨趣。 本文以 85 窟為研究對象,透過圖文互證的研究法,析論此窟榜題與畫面敘事之關係,探究「入法界品圖」的思想意涵與圖像傳達的弘傳旨趣,論述其特色及其華嚴信仰的傳播功能與藝術價值。在辨識 31 則現存榜題進行對應經典與畫面析論的基礎上,獲致以下幾點看法: 一、確定此經變係依據晚唐敦煌地區盛行《八十華嚴》繪製。 二、現存畫面計有五十三參中的 19 參,其中以第 32 參普德淨光夜神、第 33 參喜目觀察眾生夜神著墨較多,內容呈現講授「四禪」、十度法門,正與窟主翟法 榮的修習相契合,傳達當時敦煌僧團兼融華嚴宗與禪學的修行特色。 三、畫面與榜題精要的呈現善財所修菩薩果位,其中以「十地、等覺」居多,呼應題記「十地菩薩 、妙覺功圓」的宗旨外,更彰顯當時敦煌地區偏重華嚴思想「十地、等覺」修持。 四、畫面呈現的情節具規律性且富節奏,契合澄觀大師對〈入法界品〉經文所做「位內六分:依教趣求、見敬諮問、稱讚授法、謙己推勝、指示後友、戀德禮辭」的架構。 五、「入法界品圖」的圖像表現,善財已有具體形像,且每幅畫面構圖均以參拜、說教的行為模式為主要展現。 |
目次 | 摘要 E-1 一、前言 E-3 二、《華嚴經》漢譯傳本 E-4 (一)《佛說羅摩伽經》 E-4 (二)《六十華嚴》 E-5 (三)《八十華嚴》 E-5 (四)《四十華嚴》 E-6 三、莫高窟 85 窟華嚴經變「入法界品」分析 E-6 (一)華嚴經變 E-7 (二)榜題分析 E-9 (三)圖像分析 E-17 四、莫高窟 85 窟「入法界品圖」思想意涵與特色 E-31 (一)強調「四禪」、「十度波羅蜜」修行 E-32 (二)十地菩薩,妙覺功圓 E-33 三、情節契合「澄觀-位內六分」 E-34 (四)以「…時」、「爾時」提示套語連結榜題與圖像 E-35 (五)善財與故事圖像的表現特徵 E-35 五、結語 E-36 參考文獻 E-37 |
ヒット数 | 359 |
作成日 | 2022.08.30 |
更新日期 | 2023.07.2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