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徐自強 (主編)
;
常青 (著)
;
閻文儒 (著)
|
出版年月日 | 1995.08 |
ページ | 138 |
出版者 | 書目文獻出版社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目次 | 第一章:龍門石窟創建之歷史及概況 一、龍門命名之由來 二、龍門石窟創建之歷史 1.北魏創建之石窟 2.隋唐創建之石窟 第二章:古 陽 洞 一、古陽洞中造像年代及題材 1.根據古陽洞造像題記以確定其開鑿年代 2.龕的類型與造像特徵 3.古陽洞南壁之佛本行故事像 二、古陽洞及慈香窟中二十品考釋 1.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 2.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 3.北海王元詳造像題記 4.北海王國太妃高為孫保造像題記 5.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造像記 6.一弗為夫張元祖造像題記 7.司馬解伯達造像題記 8.雲陽伯鄭長猷為亡父母等造像題記 9.比丘惠感為亡父母造像題記 10.高樹、解伯都州二人等造像題記 11.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賀蘭汗造像題記 12.馬振拜等三十四人為皇帝造像題記 13.廣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題記 14.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並北海王母子造像題記 15.安定王元燮為亡祖等造像題記 16.齊郡王元�造像題記 17.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題記 18.比丘道匠為師僧父母造像記 19.仇池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 20.魏靈藏薛法紹造像題記 第三章:賓陽三洞與潛溪寺 一、賓陽三洞的開鑿問題 二、賓陽中洞 1.內容布局與造像特徵 2.造像題材之考釋 (1)獅子 (2)三佛 (3)十神王 (4)帝、後禮佛圖 (5)薩�太子捨身飼虎 (6)須大拿太子本生 (7)文殊師利與維摩詰 (8)窟頂之伎樂天與供養天 (9)菩薩 (10)券門兩側之護法天 (11)金剛力士 三、伊闕佛龕之碑 四、賓陽南洞 五、洛州鄉城老人佛碑 六、賓陽北洞 七、潛溪寺 第四章:敬善寺 一、敬善寺 1、洞窟型制與造像特徵 2.敬善寺石像銘 3.杜法力造像及其銘記 二、髯君協造優填王像考 第五章:萬佛洞至蓮花洞 一、萬佛洞 二、惠簡洞 三、惠簡洞南部小窟 四、老龍洞 五、蓮花洞 1.洞窟形制與造像特徵 2.維摩詰經變相考 3.四大聲聞及三身佛考 4.佛本行故事考 第六章:石牛溪南之主要五窟 一、石牛溪 二、普泰洞 1.開鑿年代與內容布局 2.“太子樹下思維”與“佛涅�像”考 三、趙客師洞 1.開鑿年代與內容布局 2.部分題記的考釋 四、破洞 五、魏字洞 1.內容布局與造像特徵 2.有關魏字洞的開鑿問題 六、唐字洞 1.洞窟形制與內容布局 2.北朝末年的題記與開窟年代問題 3.唐字洞外壁的佛傳雕刻小品 4.帳型龕的源流 第七章:奉先寺 一、大盧舍那像龕記及寺中造像之考釋 二、唐贈隴西縣君牛氏像龕碑 三、唐虢國公楊思勖造像記 四、大唐內侍省功德之碑 第八章:藥方洞石刻考 一、藥方洞創建之年代 二、參考各藥書對藥方洞中藥方之考釋 三、藥方洞中藥方之來源 第九章:古陽洞以南的六大窟 一、火燒洞 1.洞窟形制與開鑿年代 2.北魏末期與唐時題記考釋 3.窟楣兩側的帝釋天與帝釋天妃浮雕 二、石窟寺 1.窟內地平面上之蓮花圖案 2.蓮花中化生童子浮雕與思維菩薩像 3.男女供養人行列之禮佛圖 三、路洞 四八作司洞 1.洞窟形制與造像特徵 2.二天王像考 3.基壇表面的舞樂圖 4.“八作司”考 五、龍華寺 1.內容布局與造像特徵 2.五佛題材考 六、極南洞 第十章:伊水東岸之擂鼓台三洞、看經寺區與萬佛溝 一、擂鼓台中、南、北三洞 1.擂鼓台中洞 2.擂鼓台南洞 3.擂鼓台北洞 二、看經寺區 1.看經寺 2.二蓮花南北洞 (1)二蓮花南洞 (2)二蓮花北洞 3.四雁洞 三、萬佛溝 1.萬佛溝口之三龕一窟 2.高平郡王洞 3.千手觀音窟 4.西方淨土變龕 5.千手千眼觀音龕 附:龍門環境及龍門泉 結束語 |
ISBN | 9787501311637 (平裝) |
ヒット数 | 139 |
作成日 | 2022.11.25 |
更新日期 | 2022.11.2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