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體相用脈絡與實相轉化 - 論憨山德清以佛解易思想=Ti-Xiang-Yong and Shixiang 實相:A Study of Hanshan Deqing 憨山德清’s Thought on Yi 易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Teachings |
|
|
|
著者 |
張超 (著)
|
掲載誌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1 |
出版年月日 | 2022 |
ページ | 308 - 317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簡介:張超(宏亮),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
キーワード | 憨山德清; 佛易會通; 本體論; 現象論; 工夫論 |
抄録 | 作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學貫三教,其會通易學的思想 可以從“體相用”三方面解讀。就體而言,德清禪解“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 不動,感而遂通”與“通乎晝夜之道而知”來詮釋禪宗當下一心本體;就相而言, 德清禪解“生生之謂易”用來論述一心迷而不覺變現萬法的一心之相;就用而言, 德清禪解“剛柔損益”“卜筮吉兇”來詮釋如何回歸當下一心本體的工夫之用。 德清通過“體相用”邏輯來詮釋易學同時遊刃於儒佛道三教經典中,借此互相發 明而闡發其歸宗當下一心、體認諸法實相的佛教思想。 |
目次 | 一、以一心為旨歸的本體論 309 (一)禪解“易無思也,無為也” 309 (二)禪解“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311 二、一體萬相、生生之易的現象論 312 三、損益吉兇、萬用歸心之工夫論 314 (一)禪解損卦益卦為回覆本心工夫 314 (二)禪解卜筮吉兇為心之影響下的因果業報 315 四、結語 317 |
ヒット数 | 88 |
作成日 | 2023.04.06 |
更新日期 | 2023.04.0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