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上座部佛教的兩性論述──從原始佛典的解讀到當代「平等」議題=On Gender Discourse of The Theravāda Buddhism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Original Buddhist Texts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temporary Meaning of Equality |
|
|
|
著者 |
蕭貞貞 (撰)=Sucharittammakul, Wilaiporn (compose)
|
出版年月日 | 2007 |
ページ | 222 |
出版者 | 輔仁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ju.edu.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輔仁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學系 |
指導教官 | 謝世忠=Hsieh, Shih-chung |
卒業年 | 95 |
キーワード | 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 八敬法=Attha garudhamma; 原始佛典=Original Buddhist Text; 比丘尼=Bhikkhunī |
抄録 | 本論文的核心論點是「佛教的兩性關係」,由於當代女性主義各流派的影響,導致學者們使用正在發展中的女性主義理論來當標準作跨領域的衡量與批判,尤其是女性自由主義的影響更普遍。但筆者企圖從佛陀時代的「兩性關係」與「平等」觀來探討當代的「兩性平等」,透過解讀巴利原典及漢譯《阿含經》,呈顯原始佛教的教義,讓現代人更認識佛陀當初對在家眾男女關係與出家眾男女關係的解釋,並從原典的「平等」意來考察佛教的兩性關係與現代的兩性平等之差異。 由於2001年4月1日「廢除八敬法」運動的出現,無論是佛教學者或一般的佛教徒都開始注意到「八敬法」為何。從此之後,佛教兩性關係更注重在討論八敬法的議題上。因此,本論文先從巴利原典的立場考察「八敬法」是否非佛制,因為若八敬法非佛制,探討在佛教八敬法的兩性關係便顯得毫無意義。於是本文主要的篇幅,就從八敬法的每一條文考察到相關八敬法的質疑開始著墨。其次,筆者亦討論到八敬法是否造成佛教兩性的不平等。由於八敬法是比丘尼的生活規範,不是世俗人的生活規範,因此,當探討此問題時得考慮到出家人的規則,這才是以出家人規則的標準來衡量比丘尼的規範,而非從世俗的角度切入當作兩性平等的準則。 隨後探討到當代漢、藏、南傳佛教中兩性不平等的實際問題。就女性自由主義的看法,他們所認為的不平等,事實上到底是因不同傳承而產生問題,或問題來自佛教的教義對人壓抑,或是人自身的煩惱,這些將在第六章討論。 最後,以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為本文的結論,來看待如何解決所謂的兩性不平等。
This thesis deals with the Buddhist outlook on gender issues. Contemporary feminists have extrapolated modern ideas of gender equality to make conclusions about the gender values of early Buddhism. The centre of the heated gender equality debate for scholars and laypeople has been the validity of the eight garudhamma – with a movement started on April, 1 2001 for their abolition,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y are not believed to be the authentic teachings of the Buddha. This thesis reflects the contemporary stance on gender equa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descriptions of gender relationships and the equality found in the original Pāli texts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Agama sutra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eight garudhamma. The thesis concludes that according to the texts, the eight garudhamma were laid down as norms for the sacred conduct of Buddhist nuns rather than merely customs, and therefore are rules that deserve to transcend feminist standards (which 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ly applied to social customs). Discussion is also made of the likely reasons for the growth of the contemporary movement for Buddhist gender equality despite lack of scriptural support – with citation of the Buddha’s Ovādapatimokkha teaching to put gender issues in the broader perspective of the true goals of Buddhist practice. |
目次 | 謝詞 vii 摘要 ix 目次 xiii 第一章 導言 1 第一節 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相關文獻探討 4 第三節 方法與結構 16 第二章 原始佛教的平等觀 19 第一節 漢譯《阿含經》有關「平等」的闡述 19 第二節 「平等」與巴利藏的對應 21 第三節 「平等」與巴利藏未對應者 38 第四節 原始佛典中的「平等」闡述 46 第三章 原始佛經的兩性關係 55 第一節 在家眾的兩性對待 56 第二節 比丘與在家、出家女眾 70 第三節 比丘尼與在家、出家男眾 83 第四章 八敬法的條文闡釋 93 第一節 對八敬法第一條文的討論 95 第二節 對八敬法第二條文的討論 102 第三節 對八敬法第三條文的討論 104 第四節 對八敬法第四條文的討論 110 第五節 對八敬法第五條文的討論 112 第六節 對八敬法第六條文的討論 116 第七節 對八敬法第七條文的討論 124 第八節 對八敬法第八條文的討論 126 第五章 關於八敬法的質問 132 第一節 八敬法的出現 132 第二節 第一結集 146 第三節 相關條文 156 第六章 當代佛教與兩性平等 164 第一節 八敬法與「平等」 164 第二節 北傳「廢除八敬法」 170 第三節 藏傳、南傳「沒有比丘尼」 179 第四節 兩性平等的異見 191 第七章 結論 199 參考文獻 204 |
ヒット数 | 12 |
作成日 | 2023.05.29 |
更新日期 | 2023.05.2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