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釋會常 (著)
|
掲載誌 |
福嚴會訊=Fuyan Journal
|
巻号 | n.68 |
出版年月日 | 2022.01 |
ページ | 22 - 32 |
出版者 | 福嚴佛學院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uyan.org.tw/index.html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夢; 夢的詮釋; 夢的種類; 夢的成因 |
抄録 | 在佛教南北傳經論當中,對於「夢」有著不同的詮釋與主張。有關「夢」 的種類,部派間依著不同的屬性,對夢則有不同分類方法。至於夢的 成因,係屬於心、心所的作用,這是南北傳所共許的。經論中常見夢的成因 有「諸病」、「曾念」、「他力」、「分別」、「當有」等五種。前三者, 是南北傳經論當中共有的;後二者,在經論中即有些許的出入。此外,有關 夢的心識作用過程,在南北傳之間有著不同的詮釋方法。南傳最常見是十四 種作用心的說法,即五門心路有十一心(包含過去有分與現在有分),意門 心路則有三心;北傳方面,有「三心」、「五心」、「七心」、「九心」等 判攝方法,但夢屬純意門的心識作用,這是南北傳所共許的。在北傳經論方 面,由於各學派有不同的主張,因此對「夢」的詮釋也就有了程度上差異。 如在部派毘曇即偏重在分析「夢」的心識作用,因此學派之間有「夢」為實 有與非實有的諍議。大乘經論方面,偏重在以「夢」來喻說世間如夢、如幻, 重點在引導眾生認清生死輪迴的本質。至於何人有夢?雖然南北傳之間有些 許差異,但惟佛無夢則是共同的見解。 |
目次 | 一、前言 25 二、佛教經論中對夢的定義 26 三、夢的種類與成因 28
|
ISSN | 20700520 (P) |
ヒット数 | 17 |
作成日 | 2023.06.20 |
更新日期 | 2023.06.2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