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陳一標 (著)
|
掲載誌 |
解脫與療癒:佛教與心理學對話學術研討會 第十四場
|
巻号 | v.1 n.1 |
出版年月日 | 2022.06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
出版地 | 宜蘭, 臺灣 [I-la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 |
キーワード | 心理療法; 阿賴耶識; 河合隼雄; 大乘起信論; 唯識思想 |
抄録 | 河合隼雄(Kawai Hayao, 1928-2007)是日本第一位榮格心理分析學家,將榮格心理學及 其心理療法介紹到日本,對日本心理學界產生重大影響。他不但對於西方分析心理學有深厚的 學養,也重視日本人心理的特殊性,成就了一套融合東方與西方思想文化的獨特心理學。他重 視神話、傳說故事、童話等,藉此探索日本人的深層心理,說明其自我形成的過程與特色。而 在談心理治療的藝術時,他廣泛地運用了禪宗的十牛圖、華嚴經的總相與別相、華嚴宗的四法 界、《大乘起信論》的真如門與生滅門等佛教的內容。i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大乘起信論》中在談生滅門時,指的是由不生不滅的真如與生滅的 無明和合而成的阿賴耶識,這是融合唯識與如來藏思想的重要概念,在哲學思想的詮釋上產生 了許多的諍論。河合隼雄對《大乘起信論》的理解都是透過井筒俊彥的詮釋來進行的,但是就 井筒俊彥來說,他以哲學的角度來探索大乘佛教中可以超越一切宗教的哲學概念,如真如、法 界等,試圖由此找出東方哲學一致的共時性構造,其進路純然是哲學性的。但是在作為心理學 家的河合看來,這些都成為解釋東方人心理深層構造的重要關鍵。河合如何轉換這些相當具有 哲學內涵的概念,以作為心理治療的解釋模型,是相當有趣的研究課題。 其次,就唯識學派來說,阿賴耶識是在前七識之底層一直存在的,常常被與佛洛依德的潛 意識或容格的集體潛意識類比,這與河合隼雄所談的無意識可以有些什麼關聯,是否也可在現 代心理療法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也是唯識思想或《大乘起信論》研究中新穎的課題,值得做深 入的探索。
|
ヒット数 | 22 |
作成日 | 2023.06.26 |
更新日期 | 2023.06.2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