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李貴民 (著)
|
掲載誌 |
第二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巻号 | v.1 n.1 |
出版年月日 | 2018.06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
出版地 | 宜蘭, 臺灣 [I-la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研究 |
キーワード | 越南漢喃院; 佛教文獻; 拙公和尚; 性泉禪師; 木刻本 |
抄録 | 越南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而漢籍文獻也在兩國人民的交流中相互 傳遞。十七八世紀後黎朝的朝政,後為權臣所把持,雖然後黎朝初期尊 崇儒家思想,但當時越南陷入南北戰爭時期,政治局勢與社會經濟動盪 不安,加上明末清初中國遺民盛行逃禪之風,許多嶺南禪師,如拙公和 尚受到南北執政者的邀請前來越南,不僅將佛法帶入,也引入中國的佛 教典籍,為當時較為衰弱的越南佛教注入新的元素。 由於越南在北屬明朝時期,文獻典籍遭受到嚴重的破壞與銷毀,故 目前保存於越南的佛教典籍極大部分都是後黎朝再重新傳入為主,有些 是隨著遺民僧而傳入,但也有如同十八世紀初越南性泉禪師奉旨前往閩 粵求法,從鼎湖山慶雲寺帶回佛教戒律經藏等新養分的來源,促使越南 重新建立戒律的修學,並始立具足三壇。 所以,當時所引入經藏,基本上是以《嘉興藏》為主,而其大部分 在法屬殖民時期被蒐集,後為越南漢喃院所接收。這些傳入的佛教典籍 因氣候環境保存不易,故多數被越南本地僧人重新刊刻,雖然可能有所 變動,但有些文獻基本上是保留明末清初的內容模式,一直延續至今, 這些明末清初傳入的珍貴佛典著作典籍,如同時空膠囊一樣被凍結,成 為另一特殊類型的稀見域外漢籍文獻。 |
ヒット数 | 4 |
作成日 | 2023.06.26 |
更新日期 | 2023.06.2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