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十八世紀初巴黎外方傳教士顏璫《中國宗教四論》手稿論佛教=Discourse on Buddhism in the manuscript Religione Sinica (early Eigteenth century) by Charles Maigrot, MEP |
|
|
|
著者 |
梅謙立 (著)
|
掲載誌 |
第二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巻号 | v.1 n.1 |
出版年月日 | 2018.06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
出版地 | 宜蘭, 臺灣 [I-la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
キーワード | 顏璫=Charles Maigrot; 熊賜履=Xiong Cilü; 無神論=atheism; 善惡報應=moral retribution |
抄録 | 在中國,羅明堅、利瑪竇等耶穌會士首次向歐洲介紹中國宗教的歷 史及教理。在十八世紀初,在禮儀之爭的背景之下,巴黎外方傳教士顏 璫撰寫了龐大的《中國宗教四論》手稿,其中小部分陳述中國佛教的歷 史及教理。與耶穌會士對佛教的概括性論述不同,顏璫翻譯了中文材 料,不過,他並沒有直接翻譯佛經,而是翻譯宋明儒家作者對佛教的論 述。本文介紹顏璫所使用的材料,並且分析他如何主要接受清朝儒家對 佛教的徹底批判,卻在輪迴回報問題上站在佛教的立場上。如此,顏璫 的論述表明了天主教對佛教的複雜態度。
Michele Ruggieri, Matteo Ricci and other Jesuits were the first to present the history and teaching of Buddhism to Europea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when the Rites Controversy was at its height, Charles Maigrot wrote a voluminous manuscript, De Sinica Religione Dissertationes quatuor, containing a short section describing the history and doctrine of Chinese Buddhism. Unlike the summary treatment of Buddhism by the Jesuits, Maigrot translated Chinese materials. However, he did not directly translate Chinese sutras, but Confucian texts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that discuss Buddhism.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terials used by Maigrot and analyzes how he accepted the radical criticism of Qing Confucianism against Buddhism, and yet, on the question of moral retribution, Maigrot stood on the side of Buddhism. His discourse shows the complexity of the Catholic position on Buddhism. |
目次 | 一、前言 145 二、作者與文本:顏璫及其《中國宗教四論》 145 三、顏璫所認識的佛學及其資料來源 148 (一)選擇《學統》的原因 148 (二)《學統》的引用情況 150 (三)其他中文史料 152 (四)西文來源 152 四、顏璫對中國佛教史的考證 153 (一)佛教與道教、民間宗教的連續性 153 (二)佛教進入中國非漢明帝時期 154 (三)耶穌會士發明了漢明帝故事的基督化版本 155 (四)顏璫對漢明帝基督化版本的否定 156 (五)中國佛教兩派 157 五、顏璫對佛理的批判 158 (一)空 158 (二)性心論 159 (三)報應 160 (四)物質界 162 六、結論 163 |
ヒット数 | 3 |
作成日 | 2023.06.26 |
更新日期 | 2023.06.2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