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石窟佛龕建築形制與裝飾藝術嬗變初探=An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Architectural Forms and the Variation of Decorative Arts for Grotto Niche Space |
|
|
|
著者 |
裴強強 (著)=Pei, Qiang-qiang (au.)
;
冉萬里 (著)=Ran, Wan-li (au.)
|
掲載誌 |
敦煌學輯刊=Journal of Dunhuang Studies
|
巻号 | v.2022 n.4 |
出版年月日 | 2022 |
ページ | 114 - 136 |
出版者 |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敦煌學輯刊編輯部 |
出版サイト |
http://dhxyjs.lzu.edu.cn/
|
出版地 | 蘭州, 中國 [Lanzhou,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裴強強,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石窟寺、古建築和土遺址保護研究。 冉萬里,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絲綢之路與佛教考古研究。 王廣正,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石窟建築與裝飾藝術研究。
|
キーワード | 石窟寺; 佛龕; 建築形制 |
抄録 | 佛龕是石窟建築藝術的重要空間組成部分,它以“小型支洞”形式表達佛教內容題材和建築空間裝飾藝術,並隨佛教發展逐漸成為石窟視覺的焦點和石窟藝術的核心。延續兩千多年的石窟寺為我們保存了不同時代、數量眾多、類型多樣、風格迥異的佛龕建築及裝飾藝術,是突出表現佛教建築藝術和空間結構的重要實物資料。受佛教藝術、地域空間、審美觀念、建築元素和營造技術工藝等多方面的影響,石窟佛龕呈現出多種形制並存、裝飾藝術豐富、結構特徵鮮明、建築元素多元的類型特徵和藝術風格。本研究結合文獻將其分為券拱柱式佛龕、柱廊式平頂龕、方口龕、混合型龕等4大類11個亞類16種形制,從建築形制、空間裝飾藝術和功能需求等方面闡釋佛龕建築形制的起源、衍生、發展的脈絡,以及佛龕建築藝術多元文化滲透延承、融合創新的嬗變特點,為佛教藝術史、建築史、歷史學、宗教文化和裝飾藝術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佐證。 |
目次 | 一、佛龕溯源與特徵分析 115 二、佛龕分類與特徵 122 三、佛龕建築形制演變與文化特徵分析 134 四、結論 136 |
ISSN | 10016252 (P); 10016252 (E) |
ヒット数 | 39 |
作成日 | 2023.06.30 |
更新日期 | 2023.06.3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