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涂艷秋 (著)=Tu, Yen-chiu (au.)
|
掲載誌 |
第二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巻号 | v.1 n.1 |
出版年月日 | 2015.10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
出版地 | 宜蘭, 臺灣 [I-la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
キーワード | 佛經注解; 陳慧; 道安; 僧肇 |
抄録 | 中國佛教的注經幾乎緊隨譯經之後就開始了,自東漢末年安世高翻 譯出小乘經典之後,三國時陳慧、康僧會等為其註釋。而後佛教經典的 註釋工作便不曾間斷過直至今日。 早期中國人注經是為了瞭解佛經的內容,稍後則是在註解中表達個 人對此經的看法,最後是藉著佛經來傳達個人特殊的見解。這個綿長的 轉折歷程究竟是如何進行的?今先就第一個階段進行梳理,所謂的第一 個階段是指未有科判之前。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包含三國吳˙陳慧的《陰 持入經注》、東晉˙道安的《人本欲生經注》,與東晉˙僧肇的《注維摩 詰經》三部註解。這三本註解雖屬同一時期,但卻有著不同的注經特色, 各自代表草創時期的依經釋義期,二是釐清經文原貌的省視經文期,三 為在註解中加入論述的自申己意期。 |
ヒット数 | 14 |
作成日 | 2023.07.03 |
更新日期 | 2023.07.03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