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彭雅玲 (著)
|
版 | 初版 |
出版年月日 | 2009.09 |
ページ | 263 |
出版者 | 花木蘭文化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huamulan.tw/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シリーズ | 法藏知津‧初編 |
付属シリーズ | 中國佛教研究集成 |
シリーズナンバー | 29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彭雅玲,民國五十四年生,台北市人。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所)副教授。著有《史通的歷史敘述理論》、《國語文教學理論與應用》(合著)、《僧.法.思――中國詩學的越界思考》。主要研究的範疇包括中國詩學、佛教文學、文學理論及批評、視覺文化、漢字教學等領域。 |
キーワード | 唐詩; 詩評; 佛教文學 |
抄録 | 自佛教傳入中國便與中國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當前學界研究中國佛教文學者,處理的焦點多集中在小說、散文,而詩歌是較缺乏的一部份,尤其對詩歌理論的關注更少。筆者著眼於「詩僧」兼具詩人和僧人雙重身份,因此藉著唐代詩僧創作論這個課題的考察,具體探索唐代詩歌與佛教間的交互關係。本文所嘗試的研究和進路,只是一個起步,正如副標題「詩歌與佛教的綜合分析」所標示,筆者是希望建立一個詮釋佛教詩歌理論基礎模式,並呈現詩歌與佛教二者間動態的發展關係。本文的寫作不單旨在透過唐代詩僧的創作論探索語言與真理的關係,以呈現文學與宗教間的互滲情形。筆者亦嘗試藉用當代思潮中對於語言的研究的方法,去探討詩僧的創作論及語言觀,從而指出詩僧在理論及作品背後所彰顯的理論意義。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選題的意義 1 第二節 研究的目標 2 第三節 研究的進路 4 一、類型研究 4 二、語言研究 6 第四節 研究史的回顧:關於唐代詩僧的研究 8 一、古人對唐代詩僧的批評 8 (一)文人的看法 9 (二)僧人的看法 13 (三)小結 15 二、今人研究唐代詩僧概況 16 (一)輯校詩僧詩歌 16 (二)註解賞析詩僧詩歌 17 (三)研究專著及論文 19 1. 詩僧的分類與分期 19 2. 詩僧的生平 20 3. 詩僧的詩論 20 4. 詩僧的詩作 23 第五節 本文的架構 24 第二章 「詩僧」一詞考辨 27 第一節 「詩僧」一詞的出現 27 第二節 「詩僧」一詞使用背後的含義 30 第三節 當前學界對於「詩僧」一詞的定義 32 第四節 唐宋人使用「詩僧」一詞的歷史考察 34 一、(唐)嚴維、皇甫曾、劉長卿、盧綸、李端、錢起、顧況 34 二、(唐)劉禹錫 37 三、(唐)高仲武 40 四、(唐)白居易 41 五、(宋)贊寧 42 第五節 本文對「詩僧」的定義 44 第三章 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以皎然的「境」論為中心 45 第一節「境」字的意義:從一般用法到佛教唯識的轉變 47 第二節 創作主體對於創作對象的呈現 52 一、取境之說 52 二、造境之說 59 第三節 創作對象對於創作主體的觸發:緣境之說 61 第四節 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的辯證關係:境象的虛實二義 63 第五節 小結 67 第四章 創作手法與創作內容──以皎然、齊己、虛中三人的詩格為代表 71 第一節 詩僧重視詩法的文學背景 71 一、初唐聲律學的繼承與發展 71 二、受到科考重視聲律的影響 74 三、因應詩會聯句品第的需要 75 四、從雕飾到放蕩的文學風潮 78 第二節 詩法術語與佛教名相的關係 82 一、「門」的意義及轉變 82 二、「勢」的意義及轉變 85 第三節 創作技巧舉隅 89 一、切題的要領 89 二、對仗的方法 91 三、構句的經營 95 四、題材的掌握 95 五、象徵與比興 96 六、用典的原則 98 七、模仿的層次 100 八、俗語的操作 101 第四節 小結 102 第五章 創作與信仰──詩歌與修悟的關係 105 第一節 反面的立場:「詩魔」問題的提出 105 一、詩魔釋義 106 二、詩魔的概念源自小乘的傳統 107 三、詩僧對於詩魔問題的對治 110 第二節 正面的立場:詩禪理論的雛型出現 113 一、詩禪相妨到詩禪互濟的轉變 113 二、類比性的理論思維及詩禪理論的發展 116 (一)詩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靜 116 (二)詩禪對舉的大量出現 119 (三)詩為儒者禪 121 第三節 小結 123 第六章 語言與真理──詩語、意義與存有之間的關係125 第一節 語言與真理:佛教的觀點略述 125 第二節 詩僧直接論述語言與真理的關係 127 第三節 詩僧展現詩語言的宗教向度 128 一、悟道 129 二、證道 132 三、明道 138 四、小結:詩僧運用詩語言的策略 143 (一)對話場域的開啟 144 (二)符碼語與感興語的交替運用 145 第四節 詩僧所呈現的對應/開顯的真理觀:存有──詩歌──生命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146 第七章 結論 151 第一節 唐代詩僧的創作論綜述 151 第二節 唐代詩僧對詩論的貢獻 152 一、發展創作主體的審美理論:從詩格的內容反省 152 二、對於詩歌創作技巧的整理:從詩格的形式反省 152 三、奠定宋代詩禪理論的雛型:從詩作反省──理論與實際的並進 153 四、超越語言表述真理的困境:從詩語反省──對話與辯證的雙軌 153 第三節 唐代詩僧創作論的定位 154 一、就文學批評史而言 154 二、就禪教史而言 154 第四節 研究成果及未來的發展 155 附錄 附錄一:唐僧作詩名錄及存詩數量 157 附錄二:歷代僧人現存別集一覽表 171 附錄三:中唐江左詩僧的地理考察 181 附錄四:從「詩」、「偈」的發展看詩僧的創作 191 參考書目 195 |
ISBN | 9789866449604 (精裝) |
ヒット数 | 48 |
作成日 | 2023.07.11 |
更新日期 | 2023.07.1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