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沒事,我有定心丸。——創巴仁波切遺教法寶:三乘法教.系列六之一 別解脫道(上)=The Profound Treasure of the Ocean of Dharma: The Path of Individual Liberation |
|
|
|
著者 |
丘揚創巴仁波切 (著)
;
項慧齡 (譯)
;
徐世華 (編)
;
蔡雅琴 (審定)
|
版 | 初版 |
出版年月日 | 2018.06.01 |
ページ | 408 |
出版者 | 眾生 |
出版サイト |
https://heartbook.com.tw/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即使你是一個大乘或金剛乘的修行者,你仍然必須從頭開始,別無他法,這是為什麼小乘會在大乘、金剛乘之前的原因。
小乘是我們開始走上法道的方式,它是一個相當令人愉悅的入口。也許你會認為,小乘是非常嚴峻苛刻、無趣的,但事實上,它是一條令人喜悅的道路。小乘的基本態度在教導我們如何端正自己的行宜,藉由止禪的修持,你開始和自己發展出一個良好的關係,身心變得越來越為協調整合,能夠懂得如何留心觀照身邊所有發生的一切,同時,瞋恨和貪愛心也減少了!這讓你越來越走向了覺悟的道路,成為一個美好良善的佛法人。
許多世紀以來,無數其他人已經如此修持,也有無數的人因此獲得成就。如果對這些有所成就的人們來說,它是管用的,那麼,這本書裡所教導的小乘解脫之道,對你也會是管用的。
一旦了解這一點,再運用本書教導的對治解藥,開始把自己從煩惱的我執輪迴中救脫出來,這就是小乘——別解脫的根本,也是佛教修行的基礎。 |
目次 |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序/慈悲與虔敬的願力 第九世堪千創古仁波切 序/ 覺悟者的金剛語傳承 第七世雪謙‧冉江仁波切序/狂智者的偉大心靈遺產 祖古東杜仁波切序/聖者一生的智慧精髓 戴安娜.茱迪絲.木克坡 序/ 是伏藏問世的時候了! 英文出版者序/成佛之旅的藍圖 前言:薩姜.蔣貢.米龐仁波切 /上師之愛,如此豐饒 英文版 致謝詞/ 永不放棄! 英文版編輯導言/ 本書法教的背景脈絡與導讀 編輯凡例:梵語與藏文的發音 第一篇:入道 遇法 第1章、從頭開始 精準、直接體驗的基礎道路 開始看見真實的自己
第2章、自我的冰凍空間 「自我」是誰? 自我:五蘊的集合體 1.第一蘊:色蘊/2.第二蘊:受蘊/3.第三蘊:想蘊/ 4.第四蘊:行蘊/ 5.第五蘊:識蘊
第3章、別解脫道 小乘的關鍵法教 1.無神論的道路/2.小乘三學:戒、定、慧/3.見地的四行相/ 4.與法融合為一 法道是自在喜悅的
第4章、接受真正的法 法的兩個層次 1、一般的世間/2、調伏自心的正法 一切正法,都在喚醒本具的能力 1.戒律/2.禪定/3.智慧 法的三種特質 1.初善/2.中善/3.末善 法的二種面向 法的十種定義 二種佛法文獻 見聞和領悟 五法歌:如雷、如笛、舒緩、清明、不牴觸
第5章、結合聞思與修行 真實活出你的生命 止禪,實修的起點
第6章、在地球上達到清明的境界 智慧的重要性 無神論之法 1.見:法的四個準則/2.修:超越靈性的禪修/ 3.行:超越苦行或耽溺的極端/4.果:沒有什麼要放棄
第7章、道路、車乘和行者 乘著法車,覺醒之路於此展開…… 每一刻的實修,成就了你的旅程
第8章、與上師建立關係 他看透了你,卻依然愛你 上師的名號與稱謂 1.上座、長老、涅瓊/2.阿闍黎、首席上師、洛奔/ 3.鬱多羅、居上者、喇嘛/4.鄔波馱耶、教師、堪布 優雅、合宜的行止
第9章、輪迴的痛苦實相 生命之輪 1.生命之輪的外環:十二因緣/2.生命之輪的內環:六道/ 3.生命之輪的核心:三毒 卸下眼罩,看清死亡真相 皈依
第10章、佛法熱 受皈依戒 從清理自己開始 放下有神論 虔敬心與謙遜
第11章、皈依三寶 成為皈依者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憶念三寶
第12章、隨念三寶經 隨念佛經 隨念法經 隨念僧經 藏譯中《隨念三寶經》
第13章、佛:覺醒證悟的人 佛的藏文用語 佛的梵語稱謂 1.世尊/2.如來/3.阿羅漢或應供、應/4.正等覺 5.正遍知、明行足/八正道:佛陀的八種功德/6.善逝 佛陀的特質與功德
第14章、法:道路 法,通往解脫自在旅程的實相
第15章、僧伽:修行的友伴 形塑聖僧伽的三大類條件 1.已入善道/2.應受崇敬,頂禮與大禮拜/3.領受布施 第二篇:戒律 調伏神經質
第16章、孤寂與戒律的喜悅 修心和培養禮儀 孤寂的力量
第17章、調伏神經質的心 心的四種基本障礙 1.愚癡/2.缺乏覺知/3.煩惱/4.欠缺信心 禪修的角色
第18章、斬斷輪迴之根 尺水變成萬丈波 看見心的間隙,正念的起點
第19章、持續啃咬石頭 無我和戒律 戒律:適當的行為舉止 戒律的三種類別 戒律:調伏與寂靜 戒律三門 1.身/2.語/3.意 戒律是最美的莊嚴 培養善德
第20章、成為佛法人 從細節開始得證 成為佛法人的七個特徵 1.無貪/2.知足/3.減少活動/4.良好的行為舉止/5.對上師的覺知/ 6.弘揚般若智慧/7.善的態度 記得要如法
第21章、避免傷害 五戒 1.不殺生/2.不偷盜/3.不說妄語/4.不邪淫/5.不酗酒 小乘戒律的本義 戒律是日課 第三篇:禪定/三摩地 奢摩他:正念的修行
第22章、簡單 禪修:乾淨俐落的起點 放下你的防禦機制 放鬆中的覺察 時刻保持你的覺知
第23章、遵循佛陀的典範 從禪修開始,如實做自己 禪修的三個面向 1.姿勢/2.技巧/3.喜悅 激勵自己去實修 振作起來 禪修:證得寂靜的唯一途徑
第24章、基本的極簡 與心共事 在呼與吸之間,體驗消融、放鬆 簡化 慢慢來
第25章、就座 適當挺直的姿勢 安坐在禪墊中央 禪修的一般準則 1.空間感/2.目光放鬆/3.安放你的雙手/4.經由口鼻呼吸/ 5.入座和展現
第26章、呼氣出去 練習你的呼吸 學習放下 輕觸 數息的技巧 冷性的無聊
第27章、讓念頭只是念頭 它只是個念頭 回歸呼吸
第28章、輕觸即放 覺知你的存在,但不執著 認識心的狀態
第29章、面臨困境 常見的禪修障礙 1.投入不足/2.欠缺同步/3.感官感知的召喚/4.疼痛/ 5.昏沈/6.緊繃/7.眼睛疲勞/8.恍惚出神/9.耳鳴 因應禪修障礙的建議 重新開始/精進和幽默
第30章、過著清白無染的生活 行禪:赤裸覺知一切 正念之語 時刻保持你的覺醒 精煉你的奢摩他:覺知的修行
第31章、安住於奢摩他 藉由禪修,與心發展良好的關係 奢摩他的九種技巧 1.內住/2.等住/3.安住/4.近住/5.調伏/6.寂靜/7.最極寂靜/ 8.專注一境/9.平等住
第32章、辨識奢摩他的障礙 遮蔽本初善的六種障礙 1.怠惰/2.忘失/3.昏沈抑鬱/4.瘋狂掉舉/5.淡漠/6.欠缺協調 掙脫自己的金箍咒
第33章、對治奢摩他的障礙 八種對治的解藥 1.以信心、尊重、精進、柔順,對治怠惰/2.以親和平常的態度,對治忘失/3.以輕盈的預警系統,對治昏沈掉舉/4.以隨時帶回到正念,對治淡漠/5.以平衡,對治欠缺協調整合 善巧運用你的解藥
第34章、斬斷念頭和煩惱 正念的餘韻 憶念和了知 克服六種根本煩惱 1.無明/2.瞋恨/3.貪著/4.驕慢/5.嫉妒/6.吝嗇
第35章、神妙的元素 禪修激活了神妙的覺悟 與心共事
第36章、超越二元對立的心 什麼是心? 心的三大面向 1.森:留意的心/2.里帕:覺知/3.意:意識的心 與心共事
第37章、重新發現你的心 阿賴耶識:第八識 末那識:第七識 意識:第六識 心識:第六識 感官感知的模式 十二處:感官和對境的交會/十八界:感官、對境和根識的交會 重新發現自己
第38章、使心融入虛空 體驗你的覺知 附錄 附錄一:小乘晨間儀軌 附錄二:三重因明 辭彙 關於作者 |
ISBN | 9789866091872 (平裝) |
ヒット数 | 10 |
作成日 | 2023.08.04 |
更新日期 | 2023.08.04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