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著者 |
堪千創古仁波切 (著)
;
鄭振煌 (譯)
;
堪布羅卓丹傑 (審定)
|
版 | 三版 |
出版年月日 | 2018.03.07 |
ページ | 192 |
出版者 | 創古文化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thrangudharmakara.org/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大手印是一門溫和的法門 以直接禪修心的本質,掌握心靈自由的關鍵 讓心放鬆而開闊,越來越清明 以智慧解決心理和情緒的問題,恢復生命本然的健康與喜悅 最終達到開悟解脫的境界
大手印是藏傳佛教最高深的教法之一,是一種直接指引心性的禪修方法。在大手印實修教授的殊勝傳統中,心性是根本,直證心性是首要之務。
《直指法身》的釋論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行,介紹大手印的三種加行。第二部分是正行,分為「止禪」和「觀禪」。「止禪」說明各種讓心安住的方法。「觀禪」則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觀照不同狀態的心,二是認出或直指心性。在《直指法身》的觀禪中,藉由五種觀心法及五種直指心性的祕徑,引導我們「如實觀」現前那一剎那的意識,當我們能直接無礙的實際認識心的本性,就能看到自己證悟的心,它潛藏在我們的情緒、念頭和感知之中,並非在身外。
本書中在不同的觀禪階段,均透過問題來幫助你檢驗自己的修行狀態,讓禪修的經驗更加深入。當你能認識生起的心相,以及心相的本質,就能如實認識法身的本體,並在當下同時了悟及解脫。
◎大手印禪修,就是直觀自心 證悟心性的先決條件就是調伏自心,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持大手印。 精進的直觀自心,開放的看待經驗,堅持如法觀修,而不想盡辦法說服自己產生某種甚深的了證或執著知識上的瞭解,就會見到心性。
◎大手印法門的根本:維持正念與覺察 用覺照的心毫不散亂的安住在當下,然後修持本書教授的觀禪,再配合上師適時的直傳心法,就不只能夠得到大利益,還會引領修學者瞭解、現證和完全了證人我空、法我空。 |
目次 | ◆推薦序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作者序堪千創古仁波切 ◆中譯序鄭振煌 ◆前言札西南甲喇嘛
【第一篇‧導言】 念誦傳承祈請文 大手印法門的根本:維持正念與覺察 兩種觀心傳承:大手印和大圓滿 第九世大寶法王的法本 恭敬心有如「頭」 以菩提心聞法修行
【第二篇‧前行】 第一章‧四共加行 思惟無常 思惟暇滿人身難得 思惟輪迴過患 思惟因果業
第二章‧四不共加行 皈依和發菩提心 金剛薩埵除障法 獻曼達 上師相應法
第三章‧殊勝加行 親因緣:厭離輪迴 增上緣:依止上師 所緣緣:現證心性 無間緣:不執著觀修和覺受
【第三篇‧正行】 第一章‧止禪 身的要點 心的要點 問與答
第二章‧觀禪 經教、密續的教法 觀心
第三章‧觀心法一:止定中觀照 七個問題檢驗 何謂現前觀修? 什麼是直指心性? 止定中直指心性 覺受如迷霧 何謂定中證悟心性? 覺醒的大樹 問與答
第四章‧觀心法二:動念中觀照 六識 觀看念頭的生起 九個問題檢驗 在念頭中見到法性 動念中直指心性 問與答
第五章‧觀心法三:顯相中觀照 如何觀照顯相? 五個問題檢驗 顯相中直指心性 問與答
第六章‧觀心法四:身心一異觀照 第七和第八識 九住心 加強正念與覺察 觀照身心是一或異 直指身心是一或異 問與答
第七章‧觀心法五:止定動念一異觀照 觀照止定動念是一或異 九個問題檢驗 如何修持 四個了悟 問與答
【結語】 讓禪修經驗更加深入 圓滿三殊勝 |
ISBN | 9789869554121 (平裝) |
ヒット数 | 10 |
作成日 | 2023.08.08 |
更新日期 | 2023.08.0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