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道生頓悟說之理論基礎與義理內容;《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思想之探討
著者 陳松柏 (著) ; 尤惠貞 (著)
初版
出版年月日2011.09
ページ180
出版者花木蘭文化
出版サイト https://www.huamulan.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シリーズ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十二編
シリーズナンバー52
資料の種類書籍=Book
言語中文=Chinese
ノート陳松柏,台灣台中人,高師大國文碩士,東海大學哲學博士。曾先後任教高雄市三民國中、台中市成功國中、東海大學社會系,現職南開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副教授。本文關於道生思想之處理,原係作者碩士時期關注的佛教哲學論題;但以最近十年發表之論文觀之,學術領域則主要聚焦於中國的魏晉玄學、明清思想以及歐陸的康德與海德格哲學。未來的研究方向,將會偏重在結合現前的授課內容,以「生死學」、「文學鑑賞」和「資訊素養」的相關文創思維為主軸。

尤惠貞,(1953 〜)生於依山傍海的花蓮,㈵別喜歡悠遊於大自然中。從當上臺大的新鮮人到獲得東海的哲學博士,持續地浸淫於哲學義理與宗教實踐的人文關懷之中。深深地感動於星雲大師百萬人興學之宏願,所以選擇以南華大學為家。堅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志業,視教學即修證的道場。著作有《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思想之探討》、《天臺宗性具圓教之研究》與《天臺哲學與佛教實踐》等專書,以及〈天臺學之傳衍與開展――從智顗之圓頓教觀到湛然之性具圓教〉、〈天臺圓教的義理詮釋與觀點建立之省思〉、〈天臺哲學底「形上學」詮釋與省思――以智顗與牟宗三之「佛教」詮釋為主的考察〉、〈從天臺智者大師的圓頓止觀看病裡乾坤〉、〈天臺智顗「觀病患境」之現代詮釋――從身心之整體調適談起〉、〈天臺智顗的佛教哲學與生命實踐――實相哲學與圓頓止觀的交響〉、〈天臺止觀與生死學之關涉――從日常生活之身心之調適談起〉等學術論文多篇。
キーワード竺道生; 學術思想; 佛教哲學; 大乘論
抄録道生頓悟說之理論基礎與義理內容:
本文以「道生頓悟說之理論基礎與義理內容」為題,主要目的在於還原並重整竺道生頓悟思想的應有論點。全文之提要內容如下:
「前言」部分,重點在為本文的系統架構,提供一套整體的說明。內容包括本文寫作動機、目的、章節安排及撰述的方式。
第一章「生平著述及其時代、學術背景」,本章歷述竺道生之生平略歷、著述,及其時代環境、學術背景等,希望透過外緣資料的掌握,裨便尋檢出頓悟思想的可能淵源。
第二章「頓悟思想的主要理論基礎」,本章分別從竺道生主要的兩大思想體系――般若思想與佛性思想,進行深入的研析探討,以凸顯其頓悟思想的理論依據。
第三章「頓悟思想的義理內容」,著重於竺道生當時「頓漸之辯」的釐清,以托襯出竺道生頓悟思想的主要理論特色;並藉諸相關文獻的組織過濾,由「理」及「悟」層面個別予以義理的深化,以表現出竺道生頓悟思想可能含蘊的義理內容。
第四章「頓悟思想之評價及其現代意義」,本章主要是依竺道生頓悟思想在中國學術發展中的歷史價值及應有地位,試予一客觀的評價;並嘗試通過頓悟理念的活絡運用,擴伸其觸角,以與現代相結合。
第五章「結論」,歸結上述諸章論點,以為本文結語。

《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思想之探討:
一、本論文之主旨:本論文之研究,主要在於探討《大乘起信論》所蘊含之如來藏緣起思想,所以論文的題目稱為「《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思想之探討」,亦即藉著《大乘起信論》所呈現之教義,以了解如來藏緣起系統如何闡明一切法之存在根源的問題。
二、本論文之內容:本論文除第一章緒論與第五章結論外,共分為三章六節,主要內容為:
1. 首先第二章是探討《大乘起信論》如來義緣起思想之歷史淵源與理論背景,從真常唯心系諸經論之肯定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為眾生成佛之超越根據,以及一切法之依止,我們可以追溯出《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之思想淵源。而從地論師與攝論師之不同見解,以及唯識宗「轉識、成智」所面臨的問題,在理論上,很自然地必趨向如來藏真心系統,因為順著「萬法唯識」、「三界唯心」的思想發展,唯有肯定眾生本具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眾生之成佛才有必然性,也唯有如此才可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
2. 在第三章中主要是就《大乘起信論》本身之義理,探討其所構成之如來藏緣起思想,第一節主要在說明《大乘起信論》如何說明一切法之生滅變化,而第二節則側重於如何由生死流轉還滅為涅槃佛境。
3. 第四章則是對《大乘起信論》所蘊含之如來藏緣起系統作一檢討,以確定此一思想系統是否符合佛教之教義,且此一緣起系統在整個佛教教義的發展過程,究竟佔有什麼樣的地位與意義。
目次道生頓悟說之理論基礎與義理內容:
前言 1
第一章 生平著述及其時代、學術背景 5
第一節 道生之生平略歷及其著述 5
一、生平略歷 5
二、著述 9
第二節 時代背景 11
一、政治情勢的紛亂 11
二、門第制度的壟斷 13
三、黎民生活的困難 14
第三節 學術背景 16
一、儒學衰微及玄學清談的興起 16
二、格義佛學內部的轉變 18
三、師友傳承的影響 20
第二章 頓悟思想的主要理論基礎 27
第一節 般若思想 27
一、絕待的空性 28
二、言語道斷的不二門 30
三、「生死即湼槃」的二諦相即義 31
四、法身實相之理 35
第二節 佛性思想 38
一、本體義的佛性思想 39
二、工夫義的佛性思想 44
第三章 道生頓悟思想之義理內容 51
第一節 道生當時的頓漸之爭 52
一、頓漸之爭的溯源及其相關文獻 53
二、「大小頓悟」基本理論的差異 57
第二節 頓悟思想的義理結構 62
一、由「理」的層面言 63
二、由「悟」的層面言 72
第四章 頓悟思想之評價及其現代意義 87
第一節 頓悟思想之評價 87
一、積極推動佛學的中國化 87
二、開啟禪宗與理學的道路 89
三、融會當代印度佛學精華 91
四、提升華嚴、湼槃的地位 92
五、鼓舞判教活動的進行 94
第二節 頓悟思想的現代意義 96
一、對面臨本土化困境的基督教而言 96
二、對現階段遭遇轉型期變化的台灣而言 97
三、在現代學術中的意義 98
第五章 結論 101
本文實際參考及引用文獻 103

《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思想之探討: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如來藏緣起思想形成之淵源及其發展過程 3
第一節 如來藏緣起思想形成之歷史淵源 4
一、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之肯定 4
二、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為生死流轉與涅槃還滅之依止 10
第二節 如來藏緣起思想形成之理論背景 14
一、由地論師與攝論師之爭說明《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思想之理論背景 15
二、相應于唯識宗「轉識成智」的問題以探討《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思想之理論背景 20
第三章 《大乘起信論》之如來藏緣起思想 25
第一節 《大乘起信論》對一切法之說明 25
一、「一心開二門」之總攝一切法 25
二、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29
三、由心生滅門即入心真如門 36
第二節 由真妄相熏助成一切法之生死流轉與涅槃還滅 41
一、由妄熏真成生死流轉 42
二、由真熏妄成涅槃還滅 44
第四章 《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思想之檢討 47
第一節 《大乘起信論》真如義之檢討 47
一、《大乘起信論》之真如是否為常一之實體? 48
二、《大乘起信論》之如來藏緣起是否破壞緣生大義? 52
三、《大乘起信論》之真如與無明能否互相熏習? 54
第二節 《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系統之檢討 58
第五章 結論 63
參考書目 65
ISBN9789862546925 (精裝)
ヒット数176
作成日2023.08.09
更新日期2023.08.09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679266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