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唯識第一課:大乘廣五蘊論略解=An introduction to consciousness-only school teachings: thoughts on a comprehensive Mahayana treatise on the five Skandhas |
|
|
|
著者 |
釋淨海 (著)
|
版 | 1 |
出版年月日 | 2012.05.01 |
ページ | 254 |
出版者 | 法鼓文化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ddc.com.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シリーズ | 智慧人 |
シリーズナンバー | 18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瑜伽部 |
抄録 | 五蘊,指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生命的存在,除了需要具有物質的色身,還要有受、想、行、識的心理活動,色法和心法必須積聚起來,才能形成一個生命體。
佛陀以五蘊法分析宇宙人生的本質,說明世間因緣生滅的道理,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世親論師依據佛陀的教法,建立法相唯識學體系而著《大乘五蘊論》,後經安慧論師擴充並加註釋而成《大乘廣五蘊論》,論中將每一個名相的性質及功能,都做了精確的定義和解說,宛如一本佛法名相小辭典,能快速掌握修行的關鍵詞,是了解唯識義理的必讀論著。
淨海法師以深厚的佛學修養與淺顯易懂的現代筆法註解《大乘廣五蘊論》,詳細依文解字、新式標點原文、翔實註釋內容與圖表輔助等,為讀者化解閱讀上的難度,突破唯識名相的障礙,進而通達佛法深義。 |
目次 | 〔自序〕以五蘊思想解說唯識法相
緒言 論題大意 造論者略歷 譯者小史
論文講解 壹、色蘊 一、四大種及大種所造色 二、五根、五境、無表色 貳、受蘊 參、想蘊 肆、行蘊 一 、心相應行法 (一)遍行心所 (二)別境心所 (三)善心所 (四)根本煩惱心所 (五)隨煩惱心所 (六)不定心所 二、心不相應行法 伍、識蘊 陸、蘊處界三科 一、蘊 二、處 三、界 四、十八界與十二門分別
【附錄一】大乘五蘊論 【附錄二】大乘廣五蘊論 |
ISBN | 9789575985875 (平裝) |
ヒット数 | 15 |
作成日 | 2023.11.21 |
更新日期 | 2024.06.3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