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歇心靜坐:從初學到深入的靜坐七法,開啟通往內在自由之道=The Relaxed Mind: A Seven-shep Method for Deepening Meditation Practice=Tâm Thư Thái: 7 Bước Đi Sâu Vào Thiền Định
著者 格龍仁波切 (著)=Dza Kilung Rinpoche (au.) ; 張圓笙 (譯)
1
出版年月日2018.05.29
ページ224
出版者商周出版
出版サイト https://www.cite.com.tw/publisher/about/2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シリーズOpen mind系列
シリーズナンバーBU7508X
資料の種類書籍=Book
言語中文=Chinese
キーワード藏傳佛教; 佛教修持
抄録本書依序呈現的七種靜坐,是一條通往內在自由的道路。它是為「現代人」而設計的,對於任何一個人的生命與靈性開展,都有幫助。

放鬆、敞開心 讓澄澈與簡單 自然浮現

★當代一○八藏密大師之一的格龍仁波切,將修心的最關鍵步驟,精心編纂成七階段的靜坐實修指引,從基礎逐步深化,引你進入大圓滿禪修。

當世界一天天變得更擁擠、更繁忙,困擾我們的問題也越變越多。這些壓力導致我們的行為經常失衡,自由的感覺蕩然無存!若以靜坐等方式,許多問題都會減輕,甚至迎刃而解。

蘇菲派詩人魯米(Jalal al-Din Rumi)說:「昨天我很聰明,因此我想改變世界。今天我有了智慧,所以我正在改變自己。」靜坐就是改變自己的方式,雖是小小的行動,但力道強勁!不只能夠釋放壓力,還可以化解憂愁與抑鬱,矯正諸多失衡,為自己創造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模式,使我們內在與外在世界都安詳和諧。

作者格龍仁波切出生於西藏最高、最偏遠的地區。他在那兒的成長環境中,並沒有我們現代生活裡經歷的大部分干擾。因此當他到了西方社會,與目眩神搖的複雜性相遇,並開始在這裡教學的時候,他發現大部分學生根本無法放鬆到足夠的深度,進入靜坐核心。他們也沒有辦法察覺各種傳統靜坐竅訣之間的微妙差異與連結:那些竅訣最終應當會將一切導向最深度的放鬆——證悟。瀰漫在我們社會中的匆忙、壓力、與焦慮,很自然地影響到了修習禪坐的我們。因此,發展深度放鬆,成為這七種靜坐修行體系的首要重點。

本書先談靜坐,把哲學性或技巧性的題材以及定義減到最少,只在相關靜坐的章節中隨文介紹。除了介紹七個階段的靜坐,還插入「法義回顧」單元,把法理做了更詳細的解說,並且提供了背景資料。

真正的靜坐覺受有一種殊勝的感受,所以要避免被我們從事日常事務(我們的計畫、工作、休閒……等)時慣有的大綱、目標、期望等氣氛帶著跑。本書的呈現方式,避開了上述現象,因此禪修者遵循這本實用而細緻入微的指導書籍自學,將可獲致良好成效。當然,大部分人若欲達到最高證悟,最好有一位具格師長的引導。但是,對於一位誠心勤勉的學生來說,這本書一樣很有成效。

★靜坐小語

◎這七種靜坐的精髓是放鬆——放鬆我們的心,敞開它,讓澄澈與簡單自然浮現。

◎釋放壓力與焦慮也是禪修的可喜副產品,但是完全的寧靜與自由(「證悟」本身)才是禪修的目標。

◎通往放鬆之鑰是「簡單」。

◎禪修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七種靜坐提供了一座連接正式禪座與動中修禪的橋樑。

◎耐性是靜坐的關鍵元素,當求取成果的急躁平息下來,我們原本擁有的品質才會浮現。

◎如果我們一進入靜坐就希望獲得成果,我們只是在增加自己的散漫。與其增添更多,此時我們應試著少做一點。

◎只要隨時找個幾分鐘時間,感受一下內心的寧靜,不管心中現起什麼,都對它全然開放,你將可以發展出這種內在的柔性。

◎我們過往以來一直這樣持續忙碌,不是做這個,就是在忙那個,對於這種具有緩解作用的滋補源特別渴求。利用這種心靈能量,我們等於在以一種殊勝的方式自我補養。如果你能每天這樣自我滋補一段較長的時間,那非常好;但假如你每天只有五分鐘或十分鐘空閒可用,幫助仍然很大。你不必剛開始起步就是個「禪修達人」,所有你需要做的,只是讓心與意 達成協議:「我們休息吧!此刻沒有理由跟隨念頭漫遊,也不需要擔憂。且讓我們放鬆,並且開啟。」你甚至完全沒有必要關閉念頭,儘管與它們共處,但不要過度關切或是介入。讓那兒只有完全的開放,然後放鬆於其中。
目次祖古東杜仁波切推薦

中文版作者序

編者序
 放鬆、簡單,與現代生活
 解開奧祕
 進一步的饒益

譯者序
前言
 靜坐的價值
 進一步審視靜坐的價值
 七種靜坐摘要

第一部分
第一種靜坐:基礎坐禪
 結合身心,打好地基
 什麼是靜坐?
 姿勢:在舒適中靜坐
 緣身體的禪修
 靜坐實修指引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二種靜坐:止修
 調服我們的心
 深深專注於心性
 專注單一所緣
 進入止修
 重點提示與備忘
 問與答
第三種靜坐:精純基礎禪坐
 澄澈出現
 成就等持
 簡介空性
 把心-意向幸福開啟,體驗心性本質
 意樂安立
 再訪身、語、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四種靜坐:觀修
 超越表層的觀
 帶著澄澈入觀
 觀什麼?
 激勵
 廣袤空闊
 菩提心意樂——慈心與悲心
 上座觀修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法義回顧(一):第一部分相關之法理
 法/靜坐、心與身/意樂/相對菩提心與絕對菩提心/
 戒律/智慧/空性/轉世與業/傳統的觀修/六度

第二部分
第五種靜坐:敞心禪修
 更寬廣地觀察內與外
 什麼是敞開的心?
 菩提心——悲心與慈心
 希望與恐懼
 耐性與開放的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六種靜坐:淨心禪修
 純淨與證悟天性般的體驗
 這種修行的成果
 藏傳佛教的淨心傳統
 一杯水的比喻
 靜坐是為了平衡這顆心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第七種靜坐:離念禪修
 放心自由
 座上修
 下座禪修
 這種禪修對自他的利益
 細微處的要點
 靜坐實修指南
 修行重點提示
 問與答
法義回顧(二):概觀大乘、金剛乘、與大圓滿之傳統修行法
 大乘佛法與中道/希望與恐懼/修行的儀式/金剛乘佛法/大圓滿

結語
 如何修

建議閱讀

詞彙表

致謝

作者簡介
ISBN4717702903350 (平裝)
ヒット数17
作成日2023.11.28
更新日期2023.11.28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687922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