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釋濟群 (著)
|
版 | 1 |
出版年月日 | 2024.01.09 |
ページ | 326 |
出版者 | 橡樹林文化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cite.com.tw/publisher/about/15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シリーズ | 金翅鳥 |
シリーズナンバー | JZ05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佛教修持; 佛教說法 |
抄録 | 心,是念頭的加工廠。 你有一條什麼樣的生產線,就會加工出甚麼樣的產品。
◎我們有甚麼樣的心,決定了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佛法認為,心是無常、無我的,這一特徵,決定了我們可以對心進行改造。
◎德行是基礎,身心健康是關鍵,外在條件是輔助。建立在這些基礎上的幸福才完整。
我們的內心每天會自導自演地播放小劇場,但會不斷重複的都是我們最在意的事。因為我們對內心缺乏觀照,所以這種重複往往是被動的,是不自覺地被串習推動。我們看到喜歡的人,不由自主就高興;看到討厭的人,不由自主就起了瞋心。但我們該想一想,為什麼會產生這些情緒?這些情緒是否健康?是否會使心陷入貪著或對立中?如果不加以觀察,這些情緒就會隨串習自動複製,就像電腦自動複製的病毒,最後發展到難以控制的程度。
當我們把念頭當做「我」,就會被念頭所糾纏,使之成為生命的主宰。但我們要知道,念頭終究是虛妄、沒有根。如果我們對念頭保持觀照、保持距離,它就無法影響我們了。濟群法師於本書告訴我們:把向外的目光收回,轉而向內觀照。當我們張開眼睛時,可以看到天地山河,看到目光所及的一切;而當我們有能力打開心眼時,就能像佛陀那樣,對宇宙萬有了了分明。因為心和宇宙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只有認識心性,才能如實了知世界。
佛法就是心法,一切都是立足於心來認識的。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很多工作正被人工智慧所取代,許多人感到危機重重。其實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生而為人,無法被取代、被超越的是什麼?找到這個寶藏,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能安身立命,自給自足。心,正是那個具足一切的所在。抓住這個根本,我們才不會被外在的世界所轉,真正看清「我是誰」,並由認識心性,而能了知世界真相,解脫生死輪迴,找到生命意義,最終成就佛菩薩那樣悲智圓滿的品質。 |
目次 | 序
心靈創造幸福
一、如何面對逆境
二、幸福要有福
三、提高認識,智慧沒有煩惱
四、多欲為苦,知足常樂
五、幸福來自心靈
心,人生的導演
一、心是什麽
二、心非常非斷
三.心的兩個層面
四、人心與人生
五、結說
大乘佛教的慈悲觀及其心理治療中的轉化作用
一、何為慈悲
二、慈悲的修習
三、慈悲在心理治療中的轉化作用
佛法對心理問題的解決
一、心是什麽
二、如何改善心理
心理學視角的佛學世界
一、佛教心理治療的原理
二、佛教對心的認識
三、佛教對心理問題的解決
四、結 說
人心、人性與人生
一、認識心性才能看清「我是誰」
二、認識心性才能了知世界真相
三、認識心性才能解脫生死輪迴
四、認識心性才能找到生命意義
五、認識心性才能成聖成賢
六、結束語
解脫心理學
一、意識、潛意識
二、解脫的心理基礎
三、解脫的心理建設
四、解脫的心理障礙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脫
一、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
二、獲得幸福的方法
心靈環保
一、心的名稱及分類
二、心的特徵
三、心的環保
四、結束語
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
邁出溝通的第一步
《六祖壇經》與心理治療
一、凡聖只在迷悟間
二、心理問題的根源──迷
三、心理治療的基礎認知
四、心理治療的方法
五、總結
交流討論 |
ISBN | 9786267219782 (平裝) |
ヒット数 | 119 |
作成日 | 2024.02.03 |
更新日期 | 2024.06.24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