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拙火」十六種要儀》藏漢文本的比較研究=A Comparative Textual Study of The Sixteen Succinct Rituals for Practicing Inner Fire |
|
|
|
著者 |
沈衛榮 (著)=Shen, Wei-rong (au.)
|
掲載誌 |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巻号 | v.48 n.5 258 |
出版年月日 | 2021 |
ページ | 74 - 83 |
出版者 | 中央民族大學期刊社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沈衛榮(1962—),江蘇無錫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藏傳、佛教和漢藏佛學的比較研究。 |
キーワード | 拙火定=Yoga practice of Inner Fire; 四密=Caturguhya; 西夏=Tangut Xia; 藏傳密教=Tibetan tantric Buddhism |
抄録 | 於集合西夏、元、明三代漢譯藏傳密教文獻精華的《大乘要道密集》一書中,我們見到了一部題為《十六種要儀》的短篇儀軌,它是該文集中所收一系列與"拙火定"修習相關的儀軌中的一種。通過對藏傳佛教後弘期初期所傳大量與《捺囉六法》相關的藏文密教文獻的廣泛調查,我們發現《十六種要儀》當是某位西藏密教上師根據捺囉巴上師所傳的一部題為《四密》(Caturguhya)的"元典",傳承、演化出來的一部修習"大拙火",或曰"拙火十六法"的特殊拙火定傳軌。它與同時期由岡波巴上師所傳的一部《拙火十六道次第》內容大同小異,二者顯然是根據同一"元典"演化出來的二種不同的傳承。借助對捺囉巴的《四密》,以及布魯克巴噶舉派名僧白蓮花上師所造的一部對《四密》的釋論——《四密最勝引定之捷徑》的幫助,我們得以理解《十六種要儀》所傳達的甚深密意,並從中看出拙火定儀軌是如何從"元典"演變成"要門""引定",並形成各種不同的傳承的。對《十六種要儀》進行細致的文本研究,對我們理解作為整體的西夏漢譯藏傳密教文獻的形成,以及藏傳佛教於西夏傳播的歷史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
ISSN | 10058575 (P) |
ヒット数 | 9 |
作成日 | 2024.03.25 |
更新日期 | 2024.03.2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