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歷史社會網絡分析在中國佛教研究中的應用——道安、慧遠、鳩摩羅什的案例 |
|
|
|
著者 |
馬德偉 (著)
;
唐柔瑩 (著)
;
魏翔 (著)
|
掲載誌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01 |
出版年月日 | 2023 |
ページ | 179 - 208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社會網絡分析; 道安; 慧遠; 鳩摩羅什; 中國佛教史 |
抄録 | 本文隸屬于一個更大的研究項目。該項目著重關注歷史社會網絡分析在中國佛教史研究中的應用。研究課題包括: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1)的度量是否適用于佛教史,網絡可視化能否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歷史人物群體并發現新的規律。本作采用中國佛教歷史社會網絡(Historical Social Network of Chinese Buddhism)數據集中的數據,該數據集涵蓋了佛教人物及其傳承關系,其數據量在過去的三十年間穩步增長,收錄超過一萬七千五百個中國佛教歷史中的人物關系。此數據集開源。理論上,本文所有可視化結果和計量皆可復現。本文著眼于由道安(314-385)、慧遠(334-416)、鳩摩羅什(約344-413)及其團體組成的“三角形”樣關系。該關系形成于主組件的起始。本文首先闡述了相互聯動的節點如何促成大乘佛教在中國的建立,其次研究了如何使用社會網絡分析來定位迄今為止在佛教歷史上被忽視但重要的人物。 |
目次 | 一、道安、慧遠、鳩摩羅什三角形樣連接和大乘佛教在中國的建立 (一)數據集和方法 (二)道安、慧遠、鳩摩羅什三角形樣連接 (三)從社交網絡的角度看中國佛教如何成為大乘佛教 二、連接和感知:一組關系、兩類群體、三架橋接 (一)正式vs.非正式群體的探尋 (一)橋接人物(bridge actors):慧持、曇邕、法和 結語 |
ヒット数 | 117 |
作成日 | 2024.05.20 |
更新日期 | 2024.05.2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