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法藏判教的圓教精神─以五教判與四宗判為討論
著者 于蕙敏 (著)=Yu, Hui-min (au.)
掲載誌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35屆)
出版年月日2024.09.28
ページ13
出版者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出版サイト https://homepage.ntu.edu.tw/~ntucbs/Default.html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の種類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言語中文=Chinese
ノート作者單位: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
キーワード華嚴宗; 法藏; 五教十宗; 四宗判; 大乘起信論義記
抄録 相對於印度的佛教哲學論述,中國佛教史上的判教活動,意謂著將外來的印度佛教哲學理論,置於新的文化語境中進行消解,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發展出獨立的詮釋系統,是以判教活動已然成為中國佛教哲學理論的一大特色。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天臺宗伊始,而後八大宗派各擅其場,華嚴宗則是最後成立的宗派,也是中國佛教判教思想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從教義獨特性而言,華嚴宗圓教思想的不同,乃立論於《華嚴經》佛境之萬法融通、主伴俱足、相入相即、圓融無礙的奧義,故判教要旨得以別教一乘圓教統攝小、始、終、頓四教。從歷史因素來說,華嚴宗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中最後成立的一個宗派,這也使得華嚴宗判教思想的涵蓋層面更為寬廣。華嚴宗的創宗與哲學理論,集大成於法藏(643—712)。
他最早於《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中提出五教十宗判,然而法藏也在後來的《大乘起信論義記》中提出有別於五教的四宗判教。五教判以法界緣起論的圓教為最高理境,如來藏思想則是終教,然而四宗判卻判釋如來藏緣起宗為最高,尤其四宗判之中沒有安置頓教與圓教,這似乎與華嚴自宗一貫的立場不相符合。由於這兩個判教系統之間差異頗大,因此形成了以下的問題:五教判與四宗判在法藏的佛學論述中,哪一個為重?二者之間是否有關聯性?法藏提出四宗判的立場和意圖為何?上述皆是值得後學探究的重要議題。本文擬對法藏闡述這二個判教系統的主要著作─《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和《大乘起信論義記》,就成書時間、判教內容、法界觀、教與宗的不同、圓教精神等角度,進行解讀詮釋與比較,意欲探討上文所述議題,析辨五教判與四宗判在法藏判教哲學論述中「可能的」對應關係:或一,四宗是不同於五教的獨立判教理論,這將意謂著法藏的判教理念、佛學思想,在五教十宗之後十年至十五年間有了重大的變化,因而產生不同的判教理念。或二,兩者雖然在判釋內容有所不同,其實有著內在理趣的連結,甚至相輔相成的關係。上述的討論,將以五教與四宗的比較為主,然而為了說明五教與四宗的關係,亦將涉及法藏判教的核心精神,與其判教立場之探討,即法界緣起論攝持之下的圓教判教模式;以及從理事關係中,比較如來藏思想與一乘圓教思想的次第性問題;並釐清學界對於法藏生平的前、後期判教思想變化、轉型、隱五教說四宗等諸多可能的誤解。
目次摘要 1
一、成書時間 4
二、教判內容 4
(一)五教判 4
(二)四宗判教 6
三、五教判與四宗判比較 7
(一)教與宗意義不同 7
(二)法界觀 7
(三)圓教精神 10
四、結論 11
參考文獻: 13
ヒット数72
作成日2024.10.22
更新日期2024.10.22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704747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