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楊惠南 (著)
|
掲載誌 |
正觀雜誌=Satyabhisamaya: A Buddhist Studies Quarterly
|
巻号 | n.110 |
出版年月日 | 2024.09.25 |
ページ | 117 - 142 |
出版者 | 正觀雜誌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tt034.org.tw/
|
出版地 | 南投縣, 臺灣 [Nantou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逃禪; 佛寺詩詞 |
抄録 | 日治時期的古典佛詩,由於台灣已經淪為異國殖民地,再加上由日本間接輸入的西方民主開放的思潮,以及「祖國」(清國)維新運動、辛亥革命等等的隔岸呼喚下,台灣佛詩又恢復了詠史的特色,同時也含有「逃禪」的意味。但這一階段的「逃禪」性格,與第一階段的明清時期不同。這一階段的「逃禪」詩,作者本身少有「逃禪」者;而是對明鄭時期「逃禪」者,例如對沈光文、李茂春等人的悲憐。 |
目次 | 411. 汾陽後人〈遊感化堂感作〉 118 412. 釋無上〈遊感化堂感作和韵〉 119 413. 慧彰〈遊新竹青草湖即事〉 120 414.楊鼎光〈遊新竹青草湖即事〉 121 415. 寄雲舟〈春日遊青草湖感化堂〉 122 416. 逸客〈春日遊青草湖感化堂〉 123 417. 渤海氏〈春日遊青草湖感化堂〉 124 418. 曾秋濤〈春日遊青草湖感化堂〉 125 419. 碧客〈春遊青草湖感化堂〉 126 420. 李鏡唐〈敬呈無上禪師〉 127 421. 釋無上〈敬呈無上禪師和韵〉 128 422. 李金波〈讀粱皇懺感作〉 128 423. 詹昭河〈讀五指山詩集〉 130 424. 李金波〈讀水懺感作〉 131 425. 慈庵〈咏法〉 133 426. 蔡鰲峰〈詠五指山〉 135 427. 陳金龍〈詠五指山〉 137 428. 許君山〈詠五指山〉 137 429. 王則修〈詠五指山〉 139 430. 陳根泉〈詠五指山〉 140 全文互相參照的作者和註釋 141 註釋 142 |
ISSN | 16099575 (P) |
ヒット数 | 9 |
作成日 | 2024.10.24 |
更新日期 | 2024.11.1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