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劉苑如 (著)
|
掲載誌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1 |
出版年月日 | 2024 |
ページ | 129 - 145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信毀相競; 佛法住持; 集錄行動; 觀念資源; 機感; 圣顯 |
抄録 | 相對于中唐以后盛行單一的經本靈驗記和神僧靈驗記,道宣(596-667)的《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廣泛征引前代志怪、僧傳、感應傳中諸多靈異故事,包括舍利、靈像、圣寺、瑞經和神僧等,可謂集唐前靈驗記之大成的總集。道宣作為一名佛教史家,試圖從大歷史的角度立論,用“機”來解釋三寶靈瑞的發生,而機又與“時”密切相關。他認為信毀肇因于前業,而感應靈跡隨之扣機而生,激勵眾人之心,故不僅可開信于一時,也會在過去、未來隨心、業流轉,反復再現。因此,《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中的靈驗故事既是獨立事件,也往往與過去、將來的事跡交織在一起,構成神秘、多層次的歷史敘事。而其深層結構既可溯自《易傳》知機、研機的傳統,也受益于道感相交的機感理論,然將歷史時間與佛教時間嵌合,根機與業報觀緊密接軌,成為其詮釋佛教興衰、歷史命運的基礎。從宗教學的角度來說,也即是回應了圣顯(hierophany)的特質。 |
目次 | 一、前言 二、《感通錄》中的“邊地”意識與“法滅”憂患 三、《感通錄》與機應感通 四、《感通錄》中歷史時間與感應時間 五、結論 |
ヒット数 | 50 |
作成日 | 2024.11.19 |
更新日期 | 2024.11.1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