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陳那「自證」理論探析 -- 兼論《成唯識論》及窺基《成唯識論述記》的觀點=An Analysis of Dignaga's Theory of “Self-cognition (svasajvedana,svasajvitti)” -- And 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eng Wei Shi Lun and Kuiji's Cheng Wei Shi Lun Shuji |
|
|
|
著者 |
趙東明 =Chao, Tung-ming
|
掲載誌 |
圓光佛學學報=Yuan Kuang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10 |
出版年月日 | 2006.04 |
ページ | 65 - 111 |
出版者 | 圓光佛學研究所=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ykbi.edu.tw/
|
出版地 | 桃園縣, 臺灣 [Taoyuean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五俱意識; 相分; 見分; 見證; 證自證分 |
抄録 | 本文旨在釐清陳那( Dignāga,約西元480? 540)的「自證」理論。 本文的重點在: (1)、就陳那而言,「自證」是屬於「現量」; 而「現量」的定義,則是「離分別」( 離開語言、思維)的。筆者以為,陳那的「自證」作為「現量」,是通於「五識」、「五俱意識」、「第六意識」的;而且,每一「心法」、「心所法」皆有「自證( 分)」的存在。(2)、因此,筆者認為,可歸屬於「現量」的有:「五識」、「五俱意識」、「五識之自證」、「五俱意識之自證」、「第六意識之自證」、「諸心、心所的自證」、「瑜伽定中之離分別言教」…等。而若真要分類,通於諸心、心所的「自證」,當然可以歸為獨立的一種「現量」。(3)、陳那由我們日常經驗中有「對象底認識」和「『對象底認識』底認識」以及「回憶」, 分別證明「相分」、「見分」及「自證分」的存在; 筆者以為, 這是「認識論」進路的「三分說」。(4)、又在《成唯識論》和窺基《成唯識論述記》中,筆者發現有由「自證分」作為「識體」轉變出「相分」、「見分」的理論, 這可視為「形上學」的唯心( 識) 論。而在陳那的現存資料中並沒有這種說法, 這應當視作是護法或窺基的特殊觀點, 即「四分說」。66 圓光佛學學報 第十期(5)、筆者以為,陳那與護法、窺基「自證」說之間最大的差異,正是在由於分別站在「認識論」( 日常經驗之認識、回憶),與「形上學」( 唯心論之「識轉變」),這兩種不同的進路,所得出的不同理論。(6)、筆者對陳那「自證( 分)」這一抽象認識單元的觀點是:「自證( 分)」是作為每一認識中「見分」緣取「相分」之「量果」,也就是「『見分』緣取『相分』」本身; 而且,「自證( 分)」亦有「自己認識自己」的功能、作用(「自證」一名,對這樣自己本身作為「能量」、「所量」、「量果」,「自己認識自己」之功能或作用,是很貼切的)。 |
目次 | 一、引言 67 二、陳那的「自證」理論及其和「意識」、「感官」的關係 68 三、《成唯識論》及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對「自證」的說法 94 四、結語 106 |
ISSN | 16086848 (P) |
ヒット数 | 2560 |
作成日 | 2007.07.27 |
更新日期 | 2017.07.2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