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佛教的自我教育與生活實踐 -- 以天台宗二十五方便為例=Self Education and Daily Practice in Buddhism: Illustrated by 25 Expedient Means in Tien Tai School |
|
|
|
著者 |
釋覺啟 (著)=Shih, Cheh-chi (au.)
|
掲載誌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巻号 | n.6 |
出版年月日 | 2001.11.01 |
ページ | 291 - 317 |
出版者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gs.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佛光山叢林學院教師、義守大學講師 |
キーワード | 無我; 緣起; 觀心; 二十五方便; 自我教育; 自我技術; 實踐之知傅柯; 賴爾調御 |
抄録 | 人類從小到大就不斷地自發性的自我認知、自我學習、自我修正,以解決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困境與疑惑,只是每個過程的學習對象或目標有所修正罷了。從自我認知「我可以將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世界與自我是什麼樣的關係?」到自我學習、修正,就是一個全程自我教育的過程。雖然,佛教說「無我」,似乎與「自我學習」等概念相互違背,但別忘了佛教未曾離開人間,而說「人成即佛成」。此中的「人成」不是指他人,而是指「如佛一樣成就的『自我』」。想要如佛陀一樣,必先要知道佛陀是如何成就的方法,再起而效法之。而「無我」正是要破斥有一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自我」;要強調有一願意反省、修正、開發潛能的自我,成為一位既善於調御自我,也善於引導他人的「覺者」,此「覺者」即是「佛成」。至於,成就「覺者」的方法可散見於三藏十二部,這種學習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生活的實踐。本文以天台智者大師「二十五方便」來談佛教自發性的自我教育觀是完成自我的基礎,因為「人成」無它途,只有從自我改變開始。當代西方思潮有逐漸向東方思想靠攏的趨勢,故本文也藉由傅柯的「自我技術」與賴爾的「實踐之知」來談佛教徒日常生活中自我教育對佛法實踐的重要性,也是「成佛」之全人格教育的起點。
|
目次 | 一、序論 2 二、自我教育與生活實踐的關係 2 三、「二十五方便」的中道教育觀 4 (一) 「二十五方便」是提昇覺識能力的自我教育 5 (二) 「二十五方便」是實踐中道生活的自我教育 6 1. 提高生活品質的自我教育 -- 「具五緣」 6 2. 避免負面生活的自我教育 -- 「呵五欲」,「棄五蓋」 7 3. 安頓身心的自我教育 -- 「調五事」,「行五法」 8 四、結論 11 |
ISSN | 1609476X (P) |
ヒット数 | 1992 |
作成日 | 2009.07.29 |
更新日期 | 2017.10.23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