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王仲堯 (著)=Wang, Zhong-yao (au.)
|
掲載誌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巻号 | n.14 |
出版年月日 | 2003.03.01 |
ページ | 65 - 98 |
出版者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gs.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杭州商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 |
キーワード | 僧肇; 王弼; 般若學; 周易; 歷史價值 |
抄録 | 僧肇會通中外思想,在佛教史上首創中國化的佛教哲學般若學思想體系,成佛教中國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僧肇般若學思想的建立,與經學關係極大. 理解這個關係,才能深入理解作為外來文化的佛教何以能同本土文化實現完美的結合,完成其本土化的歷史任務. 本文認為,僧肇般若學思想體系的建立,無論內涵還是方法上,與當時流行的王弼易學關係極深. 本文結合《肇論》各篇,主從三個方面討論了僧肇般若學受王弼易學的影響:(一)僧肇的「觸事即真」與王弼的「體用一如」; (二)僧肇的「有無雙遣」與王弼的「得意忘言」; (三)僧肇的「真空妙有」與王弼的「聖人有情」. 當時無論佛教界還是學術界都認為,僧肇的學術理路,既符合中國學術正統,亦契合佛教思想主流. 僧肇般若學與王弼易學互相發明的關係中,涵泳著一個具重大意義的歷史價值,即在中國化佛教思想建立的初期,大師們就自覺而努力地建設的人間佛教理念. 這是中國佛教生生不息的內在生命力.
|
目次 | 一、僧肇時代學術背景:王弼易學與玄學主流 1 二、僧肇般若學與王弼易學之關係 5 (一)僧肇的「觸事即真」與王弼的「體用一如」 5 (二)僧肇的「有無雙遣」與王弼的「得意忘言」 8 (三)僧肇的「真空妙有」與王弼的「聖人有情」 14 三、僧肇般若學建立之價值意義 18 |
ISSN | 1609476X (P) |
ヒット数 | 1510 |
作成日 | 2009.07.31 |
更新日期 | 2017.11.1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