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心學流變與晚明佛教復興的經世取向=The Transition of Xin Xue and the Approach to Management in Late Ming Buddhism |
|
|
|
著者 |
陳永革 (著)=Chen, Yung-ko (au.)
|
掲載誌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巻号 | n.9 |
出版年月日 | 2002.05.01 |
ページ | 53 - 85 |
出版者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gs.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浙江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キーワード | 晚明佛教; 心學流變; 儒佛俱顯; 佛教經世 |
抄録 | 晚明佛教思潮與陽明心學及其流變間的相互關涉,是明末儒佛關係的重要內容. 晚明叢林嚴分儒佛心性論,著重辨析佛教禪宗心法與陽明良知心學的異同,認為禪宗心法歸於無生無滅的出世無為法,而良知心學則本於有生有滅的世間有為法,從而超越良知心學的心性生成論思想. 並由此引發一系列歧異,如頓漸之別,性情之判,真妄之分等等. 佛教真知與心學良知在本體工夫論上的同構而異趣,促使晚明叢林在知行合一的致良知教與明心見性的禪宗頓悟法門間展開對話,導致了陽明心學的分化與流變,對明末儒佛合流產生深刻影響,同時還引發了以東林學派為代表的儒家陣營對陽明學與佛學的雙重論難,指責佛教以無念為宗,陽明以知為宗,要麼歸於道德虛無主義,要麼歸於道德相對主義. 本文指出,晚明心學流變與道德經世思潮,促使佛教叢林從生死修證的解脫智慧轉向對現實人間的道德關懷,表現了晚明佛教由儒佛俱顯而達佛教經世的思想特質.
|
目次 | 一、引論 1 二、心學良知與佛教真知 3 三、致良知與明心見性 8 四、無善無惡的道德理想與佛教修證 11 |
ISSN | 1609476X (P) |
ヒット数 | 1869 |
作成日 | 2009.08.19 |
更新日期 | 2017.10.2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