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陳清香
|
掲載誌 |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上輯)
|
出版年月日 | 1995.07 |
ページ | 101 - 123 |
出版者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Avalokiteshvara; 觀音; 羅漢像; 羅漢; 菩薩=Bodhisattva; 菩薩; 博物館; 造像=To Make an Image ; 阿羅漢=Arhat; 佛教寺院=Buddhist Monastery=Buddhist Temple; 佛教; 佛; 寺院; 玄奘=Xuanzang=Hiuen Tsiang; 比丘=Buddhist Monk=Bhiksu=Bhikkhu; 中陰身=中有=intervalic Existence=Antara-Bhava=Bardo; 大雄寶殿 |
抄録 | 明清時代的佛教寺院中,供奉釋迦世尊的大雄寶殿, 其左右兩側,往往供有十八羅漢像,以觀音菩薩為主尊的 大悲殿,其左右壁間也往往有十八羅漢像.
一般而言,十八羅漢像的名稱,造形,南北各地傳承 不一. 式樣各異. 但無論如何變化,其中必有降龍羅漢和 伏虎羅漢,三羅漢一居左,一居右,遙遙對立,形成對稱 的布局.
早在七世紀的玄奘所譯的《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 法住記》一書,內中所載的十六大阿羅漢名稱中,並未有 一人和降龍或伏虎有關者. 九 ~ 十世紀的西蜀高僧貫休, 創意了胡貌梵相的羅漢像,而他的十六羅漢模本中,卻無 一有降龍或伏虎的式樣.
而蘇軾謫居海南島時,卻曾看到了五代蜀金水張氏的 十八羅漢畫,世曾為貫休十八羅漢畫作贊詞. 這說明在 當時已有十六及十八兩個不同版本的羅漢畫並行於世.
十八羅漢原是十六羅漢的訛傳,所多出的二位羅漢名 稱,歷來月諸多不同說法:一說是指慶友尊者和賓頭盧尊 者; 一說是迦葉尊者和君屠缽歎尊者; 另一說是降龍伏虎 尊者,是由乾隆皇帝御批欽定的.
而事實上,十八羅漢的成員中,巳括降龍和伏虎的陣 容,是在元代已十分盛行,且成定形.
只是降龍和伏虎的羅漢,究竟是怎樣形盛的?
降龍羅漢的傳說較早,遠在釋迦世尊的時代裡,世尊 便曾往至優留毘村迦葉的住所,親自降伏了一隻毒龍且歸 於缽中住. 其次,在眾多的佛弟子中,如末田地尊者,便 曾降伏罽賓國的惡龍,而沙曷比丘更曾費盡所有力量,降 伏了須耶國的惡龍,而最後自已醉倒在地. 迦毘摩羅尊者 ,則曾娙教化大蟒龍及五百隻大龍,最後成了西天的第十 四祖師.
畫降龍羅漢的習俗,應是流傳較早,現存的美術遺品 中,便有類似降龍羅漢畫像出土,唐代的畫家盧楞伽有六 羅漢圖畫跡藏於北京故宮,內有降龍羅漢也有伏虎羅漢, 雖那不可能是盧氏的遺跡,但有可能後人依模本而畫. 宋代的十六羅漢畫遺跡中,也時而山現降龍的影子,如東 京博物館所藏南宋金大愛筆十六羅漢就是一例.
宋元時的十八羅漢造像中,有時僅出現降龍羅漢而 未有伏虎羅漢,如洛陽白馬寺的元塑十八羅漢像便是.
伏虎羅漢的流行較遲,佛經中有關處的傳說也較小, 與高僧羅漢有關的故事也不多見,在四散聖中,豐干和尚 算是有關旳,曾伏虎. 畫跡中,傳石恪的二祖調心圖中 有一幅是抱虎而眠的老僧,算是最早的伏虎羅漢圖吧.
伏虎羅漢的加入十八羅漢的陣容應是在降龍羅漢高度 發展後,受到中國人陰陽對稱思想的影響,有降龍必有 伏虎. |
ヒット数 | 1556 |
作成日 | 1998.07.22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