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李四龍 (著)
|
掲載誌 |
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
|
巻号 | n.1-2 (總號=n.38-39) |
出版年月日 | 1995.06 |
ページ | 52 - 56 |
出版者 |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 |
出版地 | 北京市,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民俗佛教; 五代; 北宋; 泛神論 |
抄録 | 佛教傳入漢地以後,與中國固有的傳統相結合,形成獨且一格的中國佛教,對中國上層社會和民間生活兩方面都有巨大影響,前一種影響可稱作學理型佛教,而後者則為民俗型佛教。民俗佛教的發展經歷了兩個歷史階段,五代北宋以前一千年為興起和發展階段,以後的一千年,則是盛行甚至泛濫的階段. 民俗佛教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區別於學理佛教的幾個特徵︰一、包含了神與人的對立,體現出宗教的神聖性,超越性,把佛教變為泛神論的宗教,這是其根本特點;二、相對學理佛教擁有深邃的意義,民俗佛教營造了生活的秩序空間,利用神的權威,具體承擔了宗教的社會功能;三、仙佛不分,儒道佛兼融並包,是其重要特點之一。以往的佛教史籍偏重介紹學理佛教,忽視民俗佛教,這不足以反映中國佛教全貌,尤其不能突出佛教用於社會教化的功能。因此,需要重新估價佛教,尋回佛教史上為人遺忘的另一半。 |
ヒット数 | 547 |
作成日 | 1998.04.28
|
更新日期 | 2024.03.07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