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智顗的二諦思想=Zhiyi's Thought of Two Truths |
|
|
|
著者 |
楊惠南 =楊惠男
|
掲載誌 |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Journal of 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4 |
出版年月日 | 1999.07 |
ページ | 43 - 68 |
出版者 | 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出版サイト |
http://homepage.ntu.edu.tw/~ntucbs/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智顗; 七種二諦; 通教二諦; 別教二諦; 天台宗 |
抄録 | 天台宗智顗大師,在其《法華玄義》卷2-下,曾提出七種二諦的說法。這七種二諦分別是藏、通、別接通、圓接通、別、圓接別和圓等七教的二諦。從智顗對通、別接通、圓接通、別、圓接別等四種二諦的批評,我們可以看出他背後所預設的理論基礎。它們的理論基礎建立在《大品般若經》的三句經文和《涅槃經》裏的思想。《大品般若經》的三句經文是:『非漏,非無漏』、『一切法趣空,是趣不過』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涅槃經》裏的思想,則是「佛性」、「不空」的主張。智顗以《涅槃經》裏的「佛性」、「不空」的主張,詮釋《大品般若經》裏的這三句經文,並進而斷定通教的二諦是不含「佛性」、「不空」的二諦:因此是不究竟的二諦。而別教(含別接通)之二諦,雖含「佛性」、「不空」的內容,但卻只是空空洞洞的「但理」,不能本具一切法;因此,別教的二諦也是不究竟的二諦。只有圓教 (含圓接通、圓接別)之二諦,才是究竟圓滿的二諦。由於智顗是以《涅槃經》裏的「佛性」、「不空」,來詮釋《大品般若經》的三句經文,因此,儘管智顗自認為是龍樹的嫡傳弟子,實際上卻超出龍樹、提婆的《三論》,及他們所宗重之《大品般若經》的內容。 |
目次 | 一、七種判教與七種二諦 44 二、智顗對通、別二教的批判 49 三、智顗二諦論所預設的理論基礎 56 四、結語 62 |
ISSN | 10271112 (P) |
ヒット数 | 2218 |
作成日 | 1999.06.14; 2002.03.05
|
更新日期 | 2017.06.2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