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950 年代的反共文學與佛教文學--《佛教小說集》裡的戰爭、愛情與鄉愁=The Anti-Communism Literature and Buddhist Literature in 1950s Taiwan: War, Love, and Nostalgia in the Anthology of Buddhist Short Stories |
|
|
|
著者 |
李玉珍 =Li, Yu-chen
|
掲載誌 |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Journal of 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6 |
出版年月日 | 2001.07 |
ページ | 317 - 345 |
出版者 | 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出版サイト |
http://homepage.ntu.edu.tw/~ntucbs/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中文系 |
キーワード | 現代佛教文學; 佛教短篇小說; 五十年代台灣文學; 宗教與文學之關係; 反共文學 |
抄録 | 本文主探討1950年代台灣的佛教小說創作和當代文壇的交涉。世亂後的台灣文學痛定思痛,嘗試從抗日反共的回憶中重建歷史。而在時政治意識掛帥之下,反共文學成最主流的創作格式,戰爭、愛情、懷鄉三種題材混合則為所謂的「反共八股」。出身軍旅的朱橋與釋星雲合作,邀集當時台灣文壇的作家,於1960年編輯出版《佛教小說集》一書,收納了三十二篇短中篇小說,嘗試以佛教作為一種文學創作的題材。從反共文學和佛教教理兩方面,交叉分析《佛教小說集》如何呈現戰爭、愛情、懷鄉等主題後,筆者發現《佛教小說集》中仍存反共愛情小說和佛教小說兩個大類。兩者皆受既定的結構和目的限制,其間交融的只有佛教入世與否,及僧尼在世變中的角色。姑且不論文字的功力高下,兩群作家以不同的立場提出佛化文學的實驗之作,互相遷就,但並未產生交集。反共愛情小說宣揚佛教的方式,蜻蜓點水,仍然不脫一般通俗文學中佛教的刻板印象。而佛教僧徒創作的小說表現出和反共文學相當不同的世界和時間觀。同樣在反芻戰爭的回憶,反共文學和佛教文學各有所宗而呈現相當不同的風貌。因此《佛教小說集》的實驗意義,或許可以提供我們重新省思現代佛教文學的定義及發展。 |
目次 | 一、前言 319 二、1950年代《佛教小說集》的實驗 321 (一)台灣佛教小說研究回顧 321 (二)《佛教小說集》的內容 325 (三)《佛教小說集》裡的反共文學 330 三、反共愛情小說與佛教小說之別 332 (一)戰爭與愛情 332 (二)愛情與貞操 334 (三)改革與戰爭 338 四、僧尼形象的象徵 339 五、結論 341 |
ISSN | 10271112 (P) |
ヒット数 | 2765 |
作成日 | 2001.07.11; 2002.03.03
|
更新日期 | 2017.06.3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