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理論興趣的衰退--八至十世紀中國佛教的轉型之一=Decline in the Theoretical Interest--One of Transformations of Chinese Buddhism from the 8th to the 10th Century |
|
|
|
著者 |
葛兆光 (著)=Ge, Zhao-guang (au.)
|
掲載誌 |
世界宗教研究=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
巻号 | n.1 |
出版年月日 | 2001 |
ページ | 35 - 47 |
出版者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雜誌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iwr.cass.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網路資源:http://xjjp.cass.net.cn/s13_zjs/magazine/yanjiumulu.htm |
キーワード | 中國佛教史=Chinese Buddhist History |
抄録 | 通過對7~8世紀歷史背景的變化分析,指出貴族知識階層的瓦解,與重視實用的普通知識階層的興起,八世紀中葉後,普遍戰亂作為理論中心的大寺院的衰敗,使得需要互相砥礪論辯,才能釐清的理論分析,需要從容地埋頭運算,才能進行敘述的純粹理論,都成了不合時宜的奢侈。因而八世紀中葉以後,依靠譯經、講經、論辯、造疏,維持的佛教理論興趣,在逐漸衰退。這種衰退,一方面使南北朝以來的,崇尚義學的風氣,漸漸消解,而對自我體驗式的信仰興趣漸漸滋長;一方面使人們對佛教中,放縱散漫的風氣,有了警覺,而恪守戒律的高尚行為,又成為士人們追求的理想,於是導致了重視宗教實踐性的禪、律,在中唐時代的興盛。其結果是: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傷害了古代中國人對抽象世界的把握能力,和哲理語言的創造能力,同樣來自佛教的,對智慧的推崇和對知識的蔑視,延續了古代中國的舊傳統,又構成了古代中國的新傳統,這種傳統延續的後果,是很深刻和深遠的。 |
ISSN | 10004289 (P); 10004289 (E) |
ヒット数 | 584 |
作成日 | 2001.10.15
|
更新日期 | 2019.09.1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