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敦煌佛教歌曲之研究=A Study of the Buddhist Songs in Tun-Huang Document
著者 林仁昱 (著)=Lin, Ren-yuh (au.)
出版年月日2001
ページ440
出版者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出版サイト http://www.ccu.edu.tw
出版地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資料の種類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言語中文=Chinese
学位博士
学校國立中正大學
学部・学科名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
指導教官鄭阿財=Jen, A-tsai
卒業年89
キーワード佛教音樂=梵唄=Buddhist Music; 敦煌佛教=敦煌學=Dunhuang Buddhism; 敦煌=Tun-Huang; 佛教歌曲=Buddhist Songs; 音樂文學=Music Literature; 佛教文學=Buddhist Literature
抄録壹、本文論題及取材說明
敦煌佛教歌曲,是指抄寫於敦煌文獻中的佛教歌曲,所以,敦煌佛教歌曲之研究,屬於「敦煌歌辭」研究工作的一環,但將探討的範圍界定於佛教傳播教義、或法事活動所運用的歌曲之內。所以,本文的研究方向,除了討論「敦煌歌辭」時,所必須注意的寫本、歌辭內容、歌辭類型(形式)、搭配曲調、唱法等問題之外,更因「佛教歌曲」具有「宗教應用」的特質,而必須注意弘法效益(傳播效益)及法事安排(禮拜行儀)等方面的探索。進而根據前述的研究成果,與相關文學及藝術作品相比對,以呈現其在敦煌藝術、中國佛教文學、中國音樂文學領域中的價值。
貳、 本文各章節之研究內容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取材範圍與研究方法、章節安排、前賢研究成果。
第二章「敦煌寫卷上的佛教歌曲」,本章主要呈現佛教歌曲寫於寫卷上的樣貌。首先藉由寫卷上的資料,討論敦煌佛教歌曲的作者、創作年代、寫卷上題記時間等問題。接著,分就「歌曲集」、「歌曲叢抄」、「散篇歌曲」等不同情況,進行探討。所謂「歌曲集」,指經過法師有系統編組歌曲的寫卷,大多具有特定「法會」的實用功能;「歌曲叢抄」則是未有系統編組,甚至內容混雜多樣的叢抄歌曲寫卷,是僧人或信徒臨時抄寫,甚至可以隨時增抄而集成的;「散篇歌曲」則有因應臨時演唱方便,而成攜帶方便的單張單卷,也有附寫於經籍或各類應用文獻,屬於臨時雜抄的現象。而綜觀前三節的論述,可知寫卷的不同面貌,特別是與他文聯抄的現象,往往關係歌曲應用的「功能」問題,所以,本章第五節,將透過前述的三種狀況,針對佛教歌曲與其他文獻同抄一卷的情形,依照同抄文獻的類別作討論,以凸顯佛教歌曲寫於卷上,與其他文獻是否相關的問題,明瞭歌曲抄於卷上,於實際表現上的意義。
第三章「敦煌佛教歌曲的內容」,本章雖以敘述「內容」為主題,但為了敘述的完整與探究的便利,各篇歌曲的校錄結果,也都將列入本章的敘述當中。而本章採取逐篇敘錄的方式,將以各單篇歌曲作為逐一列舉的標目,若該篇為僅見於單一寫卷的歌曲,將以該寫卷為本,敘錄其標題之有無、歌曲之完缺、前後相接的歌曲或其他文獻名稱、主要意旨、句式韻律、各章內容之聯繫、各章內容的敘述特色(包含敘述法、修辭)、內容之所據(例如經典出處);若該篇可見寫本不只一卷,甚至是多卷,則將以某卷(歌辭最完整或形式較具特色)為代表,照單一寫卷歌曲的情況敘錄,之後再逐一列舉他卷的異同,以作為比對。至於依「內容」所作的章節區分,除「勸說出家」與「道場經驗」、「闡揚孝道」與「轉述故事」,兩類各併為一節敘述討論外,尚有「極樂淨土」、「五臺朝聖」、「說禪論理」、「禮儀應用」等類別,均以單獨一節作探討,而各節之末,均綜合分析、歸納出該類歌曲的特色。
第四章「敦煌佛教歌曲的類型」,依據敦煌佛教歌曲的形式樣貌,分為「詩讚型齊言」、「詩讚型非齊言」、「曲子型」(有明確標記曲調名稱的長短句,含合乎後世詞牌格律者及僅句式相合者)、「雜言型」(未見名稱的長短句、未見明確句式章法之長短句、有俗曲名稱但各章句式及體制不同的俗曲歌謠)四個類型,「曲子型」與「雜言型」併為一節。分別依句式、章法(單章與聯章)、附加套語(前引與後送、過門、呼喊句)、和聲、本辭套語、修辭技巧、語言旋律等論題,進行歸納與討論,以表現各類型、體制的特色。此外,打破前述各種類型的限制,針對以「序號」作為聯章標目的歌曲,另置一節進行討論,考明此類歌曲的「名稱類別」(如「五更轉」、「十二時」、「五更轉十二時」、「百歲篇」)、句式與篇法等情況,為歷來學者相關於此的爭議,求得解答。
第五章「敦煌佛教歌曲的實踐」,敦煌佛教歌曲既然可稱為「歌曲」,也就是本具演出的特性,並非僅僅是書面上的文字記錄而已,因此,「曲調」、「唱法」、「整體表現」等論題,將是佛教歌曲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環。然而,時空遠隔,當年演唱的曲調與方法,已不復存在,僅能透過歌辭形式所留下來的痕跡、「曲子型」歌曲的曲調名稱、卷上相關的演唱說明、附加於歌辭的標記(如「平吟」、「側吟」)進行推敲,至於少數現今仍然演唱的歌辭,其曲調顯然並非敦煌文獻所用者,則僅可作為參考之用。所以,本章所呈現的研究內容,就在於利用有限的文獻資料,佐以音樂文學於運用、發展上的諸多特性,研判敦煌佛教歌曲於實際演出的情形,並推論其於「行儀性」與「演藝性」所可能產生的表現效果。
第六章「敦煌佛教歌曲的價值」,文學與藝術作品的產生與發展,往往具有其深厚的時代意義,而敦煌佛教歌曲居於佛教迅速「中國化」的時代,擔負著宣傳宗教義理,激發宗教情感的責任,更是別具意義,所以,本章第一節將由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如何透過音樂(歌曲),作為教團與民間交流「橋樑」的歷史記載著手,探索敦煌佛教歌曲於宗教傳播與實踐上的價值。此外,敦煌佛教歌曲的性質,分別屬於「佛教文學」與「音樂文學」的範疇,因此在這兩個範疇中,敦煌佛教歌曲所處的地位,以及所能反應的現象為何(如「形式演變的時代性」),也就是本章接下來要討論的問題,而敦煌石窟藝術與佛教歌曲多有相互對應之處,此二者之間究竟有何相關,是否於實際運用時,有相互搭配的可能,也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論題,因此,本章第二節的主題,將著眼於「敦煌佛教歌曲的文學與藝術價值」。
第七章「結論」,本文研究成果的綜合敘述,以及「敦煌佛教歌曲」相關研究工作的未來發展方向。

目次第一章 緒 論p1
第一節 研究動機p1
第二節 取材範圍與研究方法p4
第二章 敦煌寫卷中的佛教歌曲p20
第一節 敦煌佛教歌曲的製作p22
第二節 佛教歌曲集p31
第三節 佛教歌曲叢抄p43
第四節 散篇佛教歌曲p62
第五節 佛教歌曲與他文同卷之探究p76
第三章 敦煌佛教歌曲的內容p92
第一節 極樂淨土類佛教歌曲p94
第二節 五臺朝聖類佛教歌曲p118
第三節 勸說出家與道場經驗類佛教歌曲p129
第四節 講述故事與闡揚孝道類佛教歌曲p143
第五節 說禪論理類佛教歌曲p157
第六節 禮儀用類佛教歌曲p191
第四章 敦煌佛教歌曲的類型p213
第一節 詩讚型齊言佛教歌曲p215
第二節 詩讚型非齊言佛教歌曲p238
第三節 曲子型與雜言佛教歌曲p249
第四節 序號聯章佛教歌曲p261
第五章 敦煌佛教歌曲的實踐p271
第一節 敦煌佛教歌曲的曲調p273
第二節 敦煌佛教歌曲演唱p295
第三節 敦煌佛教歌曲的表現意義與效果p308
第六章 敦煌佛教歌曲的價值p326
第一節 敦煌佛教歌曲於宗教傳播上的價值p328
第二節 敦煌佛教歌曲的文學與藝術價值p337
第七章 結論p356
附表p364
附譜p418
附圖p424
參考文獻p431
ヒット数408
作成日2003.05.02
更新日期2015.11.24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353849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