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佛教群體與社會資本 -- 美國佛教對社會福利的貢獻(上)=The Buddhist Community as School Capital: American Buddhism's Contribution to Social Well-Being(I) |
|
|
|
著者 |
弗德瑞, 詹姆士・L.=Fredericks, James L.
|
掲載誌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巻号 | n.26 |
出版年月日 | 2005.03.01 |
出版者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gs.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英文=English |
キーワード | 美國佛教 |
抄録 | 通常人們在探討宗教及其對社會福利的貢獻時,總是在宗教信仰如何啟發政治活動這類問題上打轉。像基督徒裡就有許多涉及解放神學的文獻,佛教徒裡也出現越來越多與人間佛教有關的文獻,凡此均為明證。本文以不同的進路探討。解放神學的做法與人間佛教的修持有其重要性,固然不容否定,但我還想要研究信仰對社會福利的貢獻,這方面的課題歷來鮮少有人重視。今天個人主義甚囂塵上,左右著大眾的生活。佛教與基督教以各自的方式接引美國民眾加入教團,共同修持,為美國人民另闢一條以群體主義取代個人主義的路子。佛教與基督教透過具有宗教特性的社會網路為美國社會大眾帶來社會學家所謂的「社會資本」。社會資本藉著提高信任、合作、互助與集體行動的程度而對社會福祉的促進做出貢獻。因此,宗教團體以信徒修善積德的方式為社會累積社會資本,也是我想要強調的部分。基於這種考慮,本文將論述美國佛教及佛教團體在美國廣為大家認知的情況。隨著佛教團體越加制度化,佛教也為美國社會帶來更多的社會資本。因此,我將要探討佛教的群體主義及其在美國所面臨的挑戰。為了評論佛教所提供的「社會資本」,我根據基督教神學家所謂的「特性群體」觀念來瞭解佛教團體。 |
ISSN | 1609476X (P) |
ヒット数 | 623 |
作成日 | 2005.03.25
|
更新日期 | 2018.03.22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