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杜斗城=Du, Dou-cheng
|
出版年月日 | 2009.12.01 |
ページ | 687 |
出版者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csspw.com.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古代河西地區,扼據“絲綢之路”中段,連接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其不僅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孔道,還是中國西北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地區。大乘佛教就是經過河西進入我國內地的。自漢代佛教傳入中國以來,河西地區就是佛教最為盛行的地方之一,有大量舉世聞名的寺廟、石窟,還有許多永載史冊的高僧大德。河西佛教在中國區域佛教史中的特殊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
目次 | 第一章 兩晉時期 第一節 敦煌菩薩——竺法護 第二節 帛法祖在隴上 第三節 前涼張天錫時期的譯經 第四節 敦煌本前涼淨明所誦《法句經》 第五節 竺佛念與慧常 第六節 道安的《涼土異經錄》 第七節 東晉時期敦煌高僧的南巡及遊巡於敦煌的僧人 第八節 鳩摩羅什滯留涼州及僧肇的西來 第二章 後秦西秦 第一節 麥積山早期三佛窟與姚興的《通三世論》 第二節 聖堅與西秦譯經 第三節 玄高、曇無毗諸僧與西秦禪學 第四節 炳靈寺石窟與西秦佛教 第五節 法顯西行與智嚴、寶雲的南下 第三章 北涼時期 第一節 北涼譯經 一 曇無讖的譯經 二 浮陀跋摩與道泰等人的譯經 三 沮渠京聲的譯經 四 北涼譯經的意義 第二節 北涼石窟 一 張掖地區馬蹄寺石窟群中的金塔寺、千佛洞、馬蹄寺南北二窟、觀音洞等 二 武威地區天梯山第1、第10等窟 三 酒泉文殊山石窟群的千佛洞,萬佛洞等石窟 四 玉門昌馬石窟群 五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洞窟 第三節 北涼石塔 一 石塔簡述 二 建造年代和造像特徵 三 早期佛教石塔風格 四 石塔雕刻所反映的佛教思想 五 石塔的用途 第四節 北涼佛教的影響 一 北涼佛教對北魏的影響 二 北涼佛教對高昌等地的影響 三 北涼佛教對南朝的影響 第四章 北朝時期 第一節 隴山左右的北魏石窟及其向西的影響 第二節 奚康生與南、北石窟寺 第三節 元太榮與敦煌莫高窟 一 元太榮的西來與莫高窟的“中原風格”的形成 二 元榮在敦煌的寫經 三 元榮造經及其有關問題 第四節 尉遲迥與拉梢寺大佛 第五節 李充信開鑿及庾信作銘的麥積山七佛閣 第六節 劉薩訶與涼州番禾望御山“瑞像” 第七節 李賢與莫高窟第290窟及其相關問題 第八節 於義與莫高窟北周石窟 第九節 敦煌北朝晚期的寫經活動 第十節 敦煌高僧法穎與南朝律學 第十一節 活動於南朝的隴右河西僧人 第五章 隋唐時期 第一節 寺院石窟的分佈狀況 一 寺院與石窟的數量 二 地方志中所見隋及唐前期河西寺院資料 三 國家寺塔的分佈狀況 第二節 河西僧人及其相關佛教活動 一 達摩笈多、玄奘等高僧在河西的佛教活動 二 河西本地僧人及其佛教活動 三 外出遊歷弘法的河西僧人 四 隋及唐前期河西籍僧人與華嚴宗 第三節 民眾佛教生活 一 民眾寫經活動 二 民眾修窟活動 三 民眾佛教信仰的民間信仰化——以劉薩訶信仰為例 第四節 高昌王國的民寺寺主 附錄 杜斗城:《涇州大雲寺舍利石函銘並序》跋 第六章 吐蕃時期 第一節 吐蕃佔領河西之前的河西與吐蕃 一 吐蕃佔領之前的河西佛教 二 佔領河西前的吐蕃佛教 三 吐蕃對河西的佔領 第二節 吐蕃佔領時期的河西佛教 一 吐蕃統治者與河西佛教界的合作 二 曇曠——從唯識宗的禪宗傾向看河西佛教與吐蕃佛教趨同的 一 次契機 三 摩訶衍——漢地佛教與印度佛教在吐蕃的大決戰 四 法成——藏傳佛教與中原佛教的融合 五 吐蕃佔領河西時期的其他佛教人物 六 吐蕃時期的敦煌石窟藝術 第三節 吐蕃時期河西佛教的社會影響 一 促進了漢文化與吐蕃文化之間的交流 二 促進了吐蕃佛教的發展 三 繼續保持了河西地區佛教的繁榮 四 相對保持了河西社會的穩定 第七章 歸義軍時期 第一節 概要 第二節 歸義軍前期的河西佛教 一 法成及其弟子的講經活動 二 張議潮對教團的整頓改革 三 從吳洪辯到唐悟真 第三節 歸義軍中後期河西佛教的發展 一 張承奉時期的佛教狀況 二 曹氏歸義軍時期的佛教狀況 三 歸義軍中後期的開窟活動 四 歸義軍中後期佛教的特點 第四節 歸義軍時期佛教的世俗化 一 佛教教學的終結和佛教的社會功能化 二 從佛教經典的流行看佛教信仰的世俗化 三 教團地位的低落和寺院經濟的發展 四 佛教宗教活動的習俗化與僧尼大眾的俗人化和職業化 五 佛教宗派的調和化與民眾信仰的興起 第八章 回鶻時期 第一節 回鶻佛教與回鶻政權 一 甘州回鶻與佛教 二 沙州回鶻與佛教 三 高昌回鶻王國與佛教 第二節 回鶻佛教的世俗化 一 從佛教功德思想的流行看回鶻佛教的世俗化 二 僧人參與世俗政治、經濟生活 、三回鶻佛教寺院經濟中的世俗化傾向 第三節 回鶻佛教對其他政權的影響 一 回鶻佛教對曹氏歸義軍的影響 二 回鶻佛教對西夏的影響 三 回鶻佛教對遼朝的影響 四 回鶻佛教對金朝的影響 五 回鶻佛教對蒙元的影響 附錄 杜斗城:《從考古文物的發現看隴山左右的金代佛教》 第九章 西夏時期 第一節 西夏佛教的傳播背景 一 原有的佛教基礎 二 周邊民族的影響 三 統治者的大力提倡 四 西夏民眾的精神寄託 第二節 李德明一李乾順時期的西夏佛教 一 西夏佛教的奠基 二 西夏佛教的成熟 第三節 李仁孝一李德旺時期的西夏佛教 一 西夏後期佛教的繁榮 二 西夏晚期佛教的衰落 第四節 西夏佛教和皇權的結合及其世俗化 一 西夏佛教與皇權的結合 二 西夏佛教的世俗化 第五節 西夏佛教的社會影響 一 有利於維護西夏王朝的統治 二 促進了西夏文化的發展 三 促進了西夏與周邊民族的佛事交流 四 西夏佛教促進了我國佛教的發展 附錄 杜斗城:《西夏的轉輪王塔——寧夏拜寺口西塔之建造背景》 第十章 蒙元時期 第一節 蒙元時期河西佛教發展的歷史背景 一 漢至西夏時期河西佛教概述 二 蒙元河西佛教發展的背景 第二節 蒙古人的早期信仰 一 蒙古民族與薩滿教 二 蒙古諸王與藏傳佛教各派 第三節 闊端與薩班的“涼州會談” 一 “涼州會談”前的闊端與薩班 二 “涼州會談”背景、過程、影響以及薩班在涼州的活動 第四節 忽必烈與八思巴對河西佛教發展的影響 一 八思巴和忽必烈之間的關係 二 八思巴在河西的活動 三 元朝的帝師制度及其對河西佛教的影響 第五節 河西僧人及其相關佛教活動 一 在河西活動過的僧人 二 寺院經濟與僧人 第六節 河西各地石窟和寺院的修建與分佈 一 石窟的修建和分佈 二 寺院的修建和分佈 三 蒙元時期河西佛教的功利化和民族性 附錄 《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 第十一章 明清時期 第一節 明清統治者與河西佛教 第二節 明清時期河西佛教發展概況 一 涼州 二 甘州 三 肅州 第三節 河西佛教的發展特點及其產生的社會影響 一 河西佛教的發展特點 二 河西佛教的社會影響 參考文獻 後記 |
ISBN | 9787500483564 (平) |
ヒット数 | 906 |
作成日 | 2010.07.12 |
更新日期 | 2010.07.12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