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對比、詮釋與典範轉移〔2〕 -- 以兩種《善生經》探究佛教倫理的詮釋學轉向問題 |
|
|
|
著者 |
呂凱文 (著)=Lu, Kai-wen (au.)
|
掲載誌 |
正觀雜誌=Satyabhisamaya: A Buddhist Studies Quarterly
|
巻号 | n.35 |
出版年月日 | 2005.12.25 |
ページ | 5 - 64 |
出版者 | 正觀雜誌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tt034.org.tw/
|
出版地 | 南投縣, 臺灣 [Nantou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本論文發表於「兩岸哲學與宗教文化研討會」,南京大學哲學系與宗教學系主辦,2005年9月6日。 |
キーワード | 優婆塞戒經; 佛教詮釋學; 初期佛教; 典範轉移; 善生經 |
抄録 | 大乘佛教礙於菩薩典範與聲聞典範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思想分歧,因而既不能全盤接受歷史佛陀施設的聲聞律制作為宗教生活的戒學典範,又不能不為新佛教典範設置「新戒學」作為修道基礎,在這「兩難」情況下,該如何從「理想宗教型態期待」來對於傳統聲聞律藏既存的律制加以批判地調整與改寫呢?這是本文試圖回答的問題。至於寫作安排上,首先,本文對於三類大乘戒經進行分析:本文認為大乘戒經的創作與編輯,與當時印度歷史現場裡,大乘思想家必須面對的三種宣教對象密切相關;為了融攝外道、在家居士與出家聲聞佛教徒,三類大乘戒經的論述模式與思想內涵,也就分別共構在印度神教、在家與出家聲聞佛教的敘事資源上,且無法從中割離出來。其次,本文將焦點置於在家居士佛教倫理的典範轉移問題:藉由兩種佛教典範《善生經》的對比,仔細說明大乘佛教如何「擴大改寫」《善生經》為《優婆塞戒經》,並促成佛教典範轉移與導致佛教倫理的詮釋學轉向。最後,則是本文的結論與展望。
|
目次 | 一、前言 7 二、《善生經》與《優婆塞戒經》經旨與文獻 32 三、《善生經》與《優婆塞戒經》之初步對比 38 四、《優婆塞戒經》「六方禮拜」的擴大解釋 49 五、結論與展望 61 |
ISSN | 16099575 (P) |
ヒット数 | 1596 |
作成日 | 2010.07.16 |
更新日期 | 2017.08.3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